近年来,新疆塔城地区坚持把脱贫攻坚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采取“党建+扶贫”模式,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
压实脱贫攻坚责任
坚持党委牵头,认真研究制定脱贫攻坚方案,逐级明确脱贫进度安排、脱贫详细计划、项目支持具体方案、财政资金保障等,实现各项攻坚措施具体到事、落实到人,强化县市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党委书记和政府县市长第一责任人履职意识,层层签订脱贫责任书制度,严格落实责任。
集中梳理摸排扶贫攻坚村49个,按照“帮扶到村、到户、到人”的要求,选派62个地直单位253名党员干部住脱贫攻坚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坚持“一村一策”,与贫困户、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从资金、技术、项目、培训等方面帮助脱贫致富,坚持不脱贫不脱钩。
裕民县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制度,与各乡镇(场)、各成员单位,乡镇(场)与各村(队)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状,制定了十三五扶贫开发工作规划、定点帮扶工作方案、脱贫攻坚工作手册等,确保精准发力,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额敏县按照“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原则,坚持人人有责任、人人有担当,81个县直单位与19个脱贫攻坚村结成共建对子,结对帮扶困难户490户,开展“一小时承诺”、“爱心帮扶”等活动87场次,解决群众实际困难1500余件。
用活脱贫攻坚资源
坚持盘活扶贫攻坚资源,力求用活用好,用在关键,用出效益。结合干部教育培训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着力培育实干型党政人才、服务型技术人才和创业型实用人才,提升了党员干部带动群众脱贫致富能力,为脱贫攻坚提供智力支持。
发挥财政专项资金作用,实施项目“造血”,实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微小项目工程,投入资金2055万元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217个;采取土地清理发包、建立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旅游等方式,8个经济空壳村、23个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提升党组织带动群众脱贫致富能力。
整合自治县各行业部门专业技术资源,健全完善涉及农、林、牧、医疗保健、农业机械等领域的32名专家资源库。
和布克赛尔县、托里县通过开辟“专家在线课堂”,分期分批举办养殖、种植、加工、手工艺品制作等培训132期,培训党员干部群众1300余人,有效提升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素质和能力;乌苏市着力加大脱贫攻坚村经费投入,村级运转经费全部达到10万元,群团组织活动经费合计达到2万元以上,在保证党组织工作经费的基础上,按照每个脱贫攻坚村不少于5万元的标准落实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经济实力和为民服务本领。
跟踪监督脱贫实效
将精准脱贫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年度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党建目标管理考核和绩效考核,建立扶贫工作责任清单,对各级各部门党组织负责人特别是党委(党组)书记、“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的考核,重点核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效。坚持扶贫脱贫任务推进跟踪问效,采取督查督办、定期通报、实地检查、暗访抽查等多种措施,确保脱贫攻坚工作落到实处。
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在脱贫攻坚中干出成绩、群众欢迎的干部,重点培养使用;对落实扶贫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的干部,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问责。
沙湾县建立统计监测和绩效评价机制,把扶贫开发工作实绩作为选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按照扶贫时间表和贫困群众退出机制,把“精准扶贫”列入县委书记为乡(镇)党委书记打分内容,通过到实地调研对扶贫工作进行精准指导,随机走访群众了解扶贫工作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