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西双版纳州公安局交警支队在高速公路管理中,立足边疆边境、民族民情实际,以创建国际陆路大通道、国门示范高速公路创建活动为契机,以打造绿色生态科技示范高速公路为抓手,通过精准定位,创新发展,探索建立集科技信息引导、多警种联勤联动、多部门协同共治、精准精细管控的高速公路勤务模式,构建具有国际和西双版纳“雨林特色”的高速公路防控体系。
主动作为 守护面向东南亚平安交通“大动脉”
西双版纳州境内的思小、小磨公路是连接东南亚的国际陆路大通道的重要一段。近年来,州交警支队立足实情,积极创新勤务改革,深入推进国际陆路大通道、国门示范高速公路创建活动,通过加强道路综合治理,打造形成了国际国内互动、网上网下同步、部门协同共治、警种联勤联动的高速公路管理工作模式。2008年小磨公路通车以来,因小磨公路设计修建为半幅高速公路,且道路实行混合交通,致使小磨公路交通事故频发。为此,支队在积极协调各部门开展综合治理的基础上,不等不靠,主动作为,采取多种针对性工作措施全力预防交通事故。思小、小磨大队结合小磨公路特点采取区域性联动、警种联动、部门联勤等方式加大路面巡查管控力度,小磨公路的事故逐年下降,特别是2015、2016年,思小、小磨高速公路未发生较大以上交通事故,实现了事故预防工作的可防可控。
创新举措 国内国际联动造就国际平安大道
近年来,该支队积极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警务交流合作,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定期与老挝、缅甸、泰国等警方开展警务互访交流座谈活动,建立了高效统一、互尊互信、简便快捷、互通信息、资源共享的警务机制。小磨、思小高速大队立足实际,不断探索外籍车辆和驾驶人管理服务机制,定期邀请老挝北部四省和琅勃拉邦省警方到我州进行会晤会谈,有力提升了外籍车辆的管理服务效能;通过加强与沿边各国与各口岸联检单位的协作互动,规范入境车辆和驾驶人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涉外交通事故的发生,为打造平安国际陆路大通道奠定了坚实基础。2016年,我州办理老挝、泰国、缅甸籍临时入境机动车行驶证17215份、驾驶许可17303份,邀请老挝、缅甸、泰国警方交流6次,赴老挝开展警务交流4次。
改革驱动 构建高速公路立体化防控体系
近年来,该支队坚持以科技信息化引领传统管理模式和勤务机制转变的理念,在推进公安交管勤务模式改革上下功夫,通过建立路面多层次防控体系,有效提升了道路管控效率。
加强“三网”体系建设,提升事故防控能力。通过构建高效的机动车缉查布控网,认真组织开展缉查布控系统应用和推广工作,研究规划缉查布控系统卡口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全州接入缉查布控系统运用卡口数52套,利用全国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查获涉牌涉证机动车217辆。通过构建合理控速的区间测速网,认真编制高速公路“三网融合”项目建设方案,加快推进区间测速网和执法服务站建设,建设完成了思小高速公路K477-492区间测速卡点和勐养一类交通执法服务站。通过构建立体化路面执勤执法管控网,加强公路执法站点建设,突出公路客运、旅游客运、危化品运输、校车等重点车辆,全力防控风险。坚持“常态”与“深度”整治相结合,采取多警种联勤联动、异地交叉用警、区域性联动和错时工作制等工作模式,形成严管重治氛围。通过持续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2016年,我州共发生统计上报一般程序处理交通事故135起,与上年同期相比,交通事故起数减少17起,下降11.18%。
警企协作分级联动,解决管理服务需求。通过加强信息互通,定期发送宣传警示短信,及时告知车辆违法情况及检查登记情况,并要求企业对告知情况进行反馈;建立客运车辆违法约谈所属客运企业机制,定期约谈违法客运车辆所属公司责任人及驾驶人,及时反馈整改情况。建立警企信息反馈机制,设立“两客一危”联合查缉点,定期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形成了警企合作、互通、共享的局面,实现对重点车辆的无缝隙管控。借助缉查布控系统和智能交通管控平台建设,着力提高重点车辆管控效力,实现了对重点车辆的常态化、精准化管控。2016年,思小、小磨高速大队共查验公路客运车辆19700辆次,旅游客运车辆14600辆次,危化品运输车辆3200余辆次,查获非法营运32起。
网上网下同步,形成立体式管控网络。支队通过网上巡逻,实现了警情先期发现、违法精准打击;通过路面多点布警,实现了出警反应迅速、处警高效有力;通过语音提示,实现了违法消除及时、安全提示到位;通过LED电子显示屏,实现了信息发布及时、服务公众出行;通过集成指挥,实现了部门协调联动、处置运转高效;通过网上用警,提高公路交通预警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做到快速处理交通事故,不断提高事故预防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何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