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奔波忙碌中的事故交警——宋福龙

2017-02-13 10:25  来源:中国日报网  责任编辑:王贤臻
字号  分享至:

  在公安队伍中有这样一群人,只要接到指令他们就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交通事故现场,组织救治伤员,勘察事故现场,寻找现场目击证人,成年累月在奔波忙碌,从一个事故现场奔赴下一个事故现场……38岁的普通事故民警宋福龙就是其中之一。

  1月23日(腊月二十六日)下午3时整,记者跟随甘肃平凉市崆峒区交警大队事故中队办案民警宋福龙及同事赶到世博伟业一处事故处理现场,进行了一次零距离的出警体验,切身感受到了事故处理民警的工作,而此时他已经连续工作32个小时了。

  为了避免造成二次事故,民警宋福龙到达现场后,便立即在现场摆放了椎桶作为出行车安全警示,随后便立即对现场进行拍照和测量。此时当事人已经去了附近的医院,宋福龙和同事只好向目击者了解了当时情况并进行了记录。

  “这次事故发生在交通十字路口,一急刹车,后面的车安全车距不够,反应不过来,所以就容易发生这种情况……”民警宋福龙说。在勘查完事故现场并绘制完事故现场图后,宋福龙又马不停蹄来到医院,向当事人及伤者了解情况。最后再返回事故现场,协助拖车师傅,依法将事故车辆拖走。

  在采访中,记者接触到的事故处理民警都是行色匆匆,不是在出警路上,就是在调解过程中。当记者向事故民警宋福龙提出采访意向,希望他能坐下来和记者“聊一会儿”时,他已疲惫不堪。

  记者电话采访了崆峒区交警大队教导员司彩霞,她告诉记者,民警宋福龙已从警11年,和妻子长期分居两地,孩子这些年上学放学基本没有接送过,也没有踏踏实实过好过一个新年,更没时间陪父母。

  交谈中,她还向记者讲述去年6月份宋福龙办的一个案件。2016年6月11日12时41分许,白庙乡熊家坡头,一辆小轿车坠入山崖,车内五人生死不明,值班民警宋福龙接到出警电话带队火速赶到了事故现场,经过近一小时的搜救,宋福龙和救援人员用担架、绳索固定好伤者,一手抓救援绳一手徒手爬,当日下午16时20分,伤者终于被成功救出,而宋福龙却因瓢泼大雨,体力耗尽,再加上手机进水无法与外界联系,却留在了半山腰苦苦挣扎,最后靠坚强的意志爬上了“死亡之沟”。

  记者从宋福龙事故处理日志中看到,他为处理一起交通事故,从事故勘查、做笔录经常持续加班在24个小时以上。接警、出警、勘查、走访、笔录……事故民警宋福龙的一天在紧张的工作中刚一结束,又立刻在紧张的工作中开始,就这样天天重复着。

  在崆峒交警事故处理中队,只有民警18人,平均每月接警600余起。由于警力不足,该中队为了处理事故效率最大化,将民警编为正副班,每次值班从早上8时至次日早上8时,而上了一天一夜正班的民警,在第二天还是得正常上班,虽说处理事故有9个小组,其实也就是18位民警连轴转,工作繁忙程度可想而知。

  正如一位资深的事故民警所言,“在事故处理中队工作的民警就是一匹野马,日夜奔跑在马路上,却永远不知疲惫。”长时间、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导致事故处理中队民警的作息、饮食毫无规律,他们中的许多人都不同程度地患有职业病。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广大的交通参与者能够平平安安回家过个好年,和家人团聚。”民警宋福龙告诉记者,希望今年能抽出一些时间接孩子上下学。

  警情一起接着一起,不知不觉中,夜幕已降临。当整座城市的人步履匆匆,赶着下班、赶着回家、赶着年前各种各样的聚会时,宋福龙依然驾驶着警车,从一个事故现场奔赴下一个事故现场……

相关报道

首例 海南一官员因网站不更新被立案审查

老人与人争吵次日病发死亡 争吵者被判担责10%

根据因果关系的性质和法理以及双方的过错程度,法院酌定李芳自负90%的责任,黄杰夫妇承担10%的责任。

打气球的“枪”怎么管?

与“枪”相关的新闻,受到社会关注。涉枪管理应当慎重、严格,同时,因为枪支鉴定等问题又极为专业、复杂,所以,专家认 ...

法官的“静界”

法官既是高尚的职业,也是高危的职业,被人称之为“刀尖上的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