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工队中高广平和他儿子间的“父子兵”在南站为春运旅客服务。记者 黄巍俊 实习生 伍健威 摄
“前面直走,出西广场就可以看到公交车站的指引!”“注意看好自己的小孩和随身物品!”21日一早,还在广州市司法警官学校读大一的年轻仔小高就和爸爸一起来到了广州南站,穿上制服、戴上蓝袖章,热心地为往来旅客解答困惑、扶老携幼。
小高叫高泽仁,今年才18岁,稍显稚嫩的脸上架着一副框镜,身上的学警制服有些宽大。21日,广州南站迎来2017年春运的首个发送客流高峰,南站一楼大厅人流熙攘,都是拖着行李急匆匆赶车的旅客。18岁的小高站在人群中,非常淡定,几乎每分钟,他都会被着急的旅客拦下,小高耐心指引,有条不紊。
在大厅的另一个角落,小高的父亲、广州番禺区公安分局石楼派出所民警高广平也穿着警服、戴着番禺公安义工队的臂章,在人群中穿梭。
16岁小男生,跟爸爸一起服务春运
小高告诉记者,这已经是他与爸爸第三年一起做“春运义工”了。
三年前,他才16岁,还在读初三。“那年春节前,我听爸爸说他下班后向报名参加春运义工队,很感兴趣,就跟爸爸提出,能不能带我一起参加?”小高告诉记者。
一家三口,父母都是警察。小高曾经非常不解:“爸爸为什么隔三差五都不在家?为什么上班要这么忙,一天都不回家?”
终于,有机会了,他要跟爸爸一起并肩作战。
高广平告诉记者,听说儿子想报名,一家人都很支持,上岗前,他叮嘱儿子,要做些功课。没想到,16岁的小高不仅在网上详细查了与乘车相关的事项,为了熟悉站场,还偷偷自己坐车到南站仔仔细细走了一圈。“把他妈妈吓了一跳。”高广平说。
2015年春运第一天,这对“父子兵”就正式上岗了。
起先,高广平还不放心儿子,让儿子跟他一组执勤。“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那么密密麻麻的人流,也挺怕的,爸爸带着我一块,慢慢熟悉、了解,就不怕了。”小高说。
第一次上岗,15分钟后,小高就开始独立执勤了。
2016年春运,小高正在站厅里向旅客派发安全须知传单,一对七八十岁的老夫妇颤颤巍巍跑过来向他求助。老人告诉小高,他们从湖南来到广州,带着孙子跟儿子一起过年,本来约好儿子开车来接他们,却不小心迷路了。
“他们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很重,还抱着一个一岁多的小孙子。”小高回忆,“他们看到我年纪这么小,还犹豫了一下,我说我是番禺公安义工队的,可以帮到你们,他们才相信我。”
他一边把老人的行李接下来,一边帮忙打电话联系老人的儿子,确认方位后,这个当时才17岁的小男生,左手抱娃,右手拎着一大包行李,带着老两口一路找到停车场,顺利找到家人。
听着小高回忆起这段经历,站在一旁的高广平不自觉地笑了。
春运执勤三年,小义工也有了新徒弟
高广平的本职工作是一名派出所民警,也是一个热心肠,每年,他都会趁休班来做义工。
“客流高峰期,我们在展厅里几乎寸步难行,因为不停有旅客来求助。”高广平说,“曾经有5分钟,就有15名旅客来求助。”
2016年除夕前一天,高广平和儿子仍一起坚持在春运义工岗上。到了除夕,旅客渐渐少了,父子俩抽空回家匆匆吃了个年夜饭,又“直落”去了番禺花市现场,继续义工服务。
今年,小高也有了新“徒弟”,高广平13岁的小侄女陈宝瑶,也是番禺公安义工队年龄最小的志愿者。“她是我同事的女儿,看到我们做义工,自己主动要求过来,我就帮他报了名,交给儿子带。”高广平笑道。
“叔叔好!阿姨好!”21日,是陈宝瑶第一天上岗,她穿着粉色棉袄,戴着蓝色袖章的身影不停在站厅穿梭,十分醒目。
“我们每年都会为志愿者们做一个志愿服务手册,教他们应对各类旅客可能咨询的问题,她把里面的内容背得滚瓜烂熟,到处跑,给旅客发传单、指路。”番禺公安义工队负责人告诉记者,“做义工‘上瘾’,加入我们队伍的民警和家属越来越多了。”
据了解,番禺公安义工队自2010年成立至今,已经参与了8年春运志愿服务,目前已有112名民警及家属加入。每年春运期间,他们放弃值班补休和节假日,经过专业培训后,为广大旅客提供警务咨询、问路咨询、简单外语翻译、特殊旅客帮扶和义务巡逻、防范宣传等志愿服务。
“在这里做了三年‘春运义工’,才知道爸爸为什么这么辛苦,也慢慢开始明白了爸爸的苦心,也知道他肩膀上的责任。”已经是春运“老兵”了,小高十分感慨,“帮助别人,很有成就感,他们开心我也开心。”
三年过去,高广平也习惯了每年底,约上儿子一起,为春运服务,也欣慰地看着儿子从以前“不知天高地厚”的轻狂少年,慢慢变成热心懂事的小“暖男”。
“一起上阵,言传身教,让他知道了感恩。”高广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