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司法所里的 “大”天地
——记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司法局塘川司法所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司法局塘川司法所可不简单,他们服务的塘川镇是互助县人口多、地域广,以农为主、农工结合的大镇,辖28个行政村, 2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1758人。但是,在常年的基层工作中,这个小小的司法所却撑起了当地百姓安居乐业的一片大天地,普法宣传、矛盾调处、化解纠纷、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法律服务,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当地群众都说好。
他们究竟有什么“秘诀”赢得了老百姓的口碑呢?其实哪有什么秘诀可言,只是全所上下一条心,认准了起点——坚持从人民满意的地方做起,从人民需要的地方干起,做到队伍建设走在前、化解矛盾冲在前、普法教育干在前、安置帮教做在前,为维护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贡献。2015年11月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模范司法所。
知法是守法的前提,懂法是用法的基础。在推动辖区普法宣传中,塘川司法所推行了干部学法“按时制”,青少年学法“课时制”,外来务工人员学法“分教制”,有效增强了法治宣传的针对性。他们还积极协同县普法办充分利用“镇农民曲艺协会”,指定专人编排主题突出、形式多样、贴近农村群众和时代要求的法治文艺节目,分赴各村演出。几年来,塘川司法所走村入户,举办各种形式的法宣活动,有效提高了当地群众的法律素质,初步在全镇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多年来,塘川司法所始终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群众合法利益作为首要任务,把多化解一件纠纷、给社会带来多一份安宁作为第一要务,主动把工作重心前移,全力致力于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矛盾纠纷的化解。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以镇调委会为骨干,村调委会为基础,企业调委会补充的上下联动、职能明确、优势互补的全方位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体系。同时构建了“三调联动”大调解体系,实现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有效衔接。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实施“流动调解”,积极开展“化纠纷、解难题、促和谐”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努力提高人民调解工作实效,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对于安置帮教不断出现的新困难、新挑战,塘川司法所积极开展政府帮教、社会帮教、亲情帮教和特色帮教为主要内容的多种帮教活动。开展“一帮一”帮教工作,实行一人一档,让每名帮教对象有人管、有人教、有人帮。几年来,塘川司法所先后对69名矫正对象实施矫正,无一人再次违法。在反复摸索实践的基础上,塘川司法所探索出了“三不四心”(对帮教对象有困难求助时不推辞、不另眼相待、不讽刺挖苦;对帮教对象思想上交心、工作上耐心、方法上精心、生活上关心)和“三定一包”(即定人、定时、定措施,一包到底,签订帮教责任书)工作思路。他们还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为当地农牧民群众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