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不是几次突击行动就能形成的。”四川省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关键是把功夫下在平时,不断堵塞漏洞、补齐短板,消除隐患。
四川作为西部大省,随着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面临的潜在风险更不容忽视。如何“治未病”,保障公共安全,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1月24日,四川省委政法工作会议开出了药方。
厉行法治
构建守法用法的法治良序
“318国道上,以前有的货车只挂民族饰品而不挂车牌。这两年,法治思维带来管理理念的变化,通过开展依法专项整治,逐渐解决了这个问题。”甘孜州委政法委负责人说。四川省全力推进藏区依法治理常态化,四川藏区社会治理根基正在逐步夯实。
“作为维护藏区稳定的长久之策、固本之举,四川藏区依法常态化治理今年将全面深化。”四川省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鉴于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社会治理基层基础比较薄弱,各地工作成效也不平衡,各单项任务进展差距较大,还需要围绕重点难点,抓住核心关键。
会议提出,要深化运用示范县创建成果,充分整合力量资源,在人口管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格化服务管理等领域精准发力,在思维理念、制度机制、工作方法、技术手段等方面整体突破,加快培育法治良序,夯实稳定根基。
“没有法治的保障,社会稳定就没有根基,改革发展也难以顺利推进。四川藏区的变化,也为全省依法治理积累了经验。”四川省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结合“七五普法”,全省政法机关将着力加强法治宣传,深入开展“法律七进”,大力推动基层法治示范创建,并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和农村采取针对性措施,积极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
防范风险
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2016年6月,在遂宁市大英县,一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叫停一个上亿元的投资项目,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了社会矛盾。《四川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于2016年出台,在事关民生的重大项目或重大决策实施前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成为常态。
“2016年,全省开展评估9348件,评估后暂缓实施的有164件,不予实施的有75件,有效防范化解了社会稳定风险。”四川省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还要在评估能力和质量上下功夫。
会议提出,要不断探索推动关口前移、触角延伸。全面落实《四川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在推动风险评估全覆盖的基础上,着力提升评估能力和质量,以科学化防止虚评过关。针对土地征收、拆迁安置、环境保护等高风险环节,通过评估及早发现问题,主动超前化解。
四川省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全省政法机关要加强发展风险防控化解。重点聚焦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运用法治化手段实现“三去一降一补”,助力经济转型升级。聚焦服务西部金融中心建设,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互联网金融领域专项整治。聚焦分享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加强对前瞻性、预测性、趋势性问题研究。
创新治理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四川
“不出门就能通过电视机了解村里的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就可以按遥控器报警。”邑县王泗镇庹家大院的老人刘德敬描述的,是当地普遍完成的“雪亮工程”建设。高清监控摄像头覆盖,村、乡、县三级响应,补上了农村治安防控的短板。
“综治基础工作关系社会稳定大局,直接影响社会治理水平。”四川省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全省将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建设这个基础工程,农村主抓“建”,城市主抓“联”,并按照国家标准,促进对接整合,努力实现城乡视频监控一体化。同时将建立网格员新增职能审批制度,解决网格员职能泛化的问题;继续加大《四川省流动人口信息登记办法》的宣传和执行,进一步提高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水平。
影响公共安全的治安突出问题,也要解决在平时。会议提出,对寄递物流,要严格落实寄递部门和寄递人员的准入和实名管理,加大信息化监管及大数据应用,提高精确防控能力。对危爆物品,要完善危爆物品身份编码和跨部门大情报平台,形成源头控制、过程跟踪、全程管控的综合治理体系。对网络诈骗新型犯罪,要加强网络技术手段研发应用,强化网上网下一体化打防管控体系建设。同时,要全面开展机场、高铁、地铁、公交和医院、广场、大型商场等场所的公共安全整治,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切实消除安全事故隐患。(记者吴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