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广西区司法厅倾心帮扶让村变美民变富

2017-01-23 18:10  来源:平安广西网  责任编辑:王淑静
字号  分享至:

  倾心帮扶让村变美民变富

  ——广西区司法厅精准扶贫纪实

  “要进一步明确脱贫攻坚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要求,按照‘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的要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广西壮族自治区司法厅将举全厅之力,做坚强后盾,强扶贫支撑,全力以赴投入5个定点扶贫村的脱贫攻坚战,实现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脱贫攻坚目标。”2016年3月,自治区司法厅厅长赵波赴桂平五个定点扶贫村调研时,向全体司法干警发出号令,再次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

  一年来,在自治区司法厅的倾力帮扶下,桂平市社坡镇太安村、金福村,油麻镇六平村、罗兰村、安平村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群众自力更生、干群关系和谐,基础设施旧貌换新颜,致富产业走上正轨,一条小康之路正展现在村民眼前。

  “精”下工夫帮扶状况了如指掌

  根据自治区“十三五”时期扶贫规划安排,自治区司法厅新增桂平市社坡镇太安村、金福村,油麻镇六平村、罗兰村、安平村为新一轮精准扶贫攻坚联系村。

  精准扶贫,重在精准!自治区司法厅按自治区精准扶贫识别工作人员比例配置要求,选派12名优秀中青年党员干部组成工作队赴定点扶贫联系村开展农村贫困户精准扶贫识别工作。通过精准识别,确定5个挂点贫困村贫困户为634户。

  2016年3月14日,赵波带领有关部门领导,奔赴定点扶贫村开展“做坚强后盾,强扶贫支撑”工作调研。赵波认真听取村委干部、贫困户代表及驻村第一书记提出的脱贫工作建议和意见。

  随后,赵波一行与桂平市委、政府召开厅市扶贫工作座谈会,研究商讨推进扶贫工作。

  7天之后,自治区司法厅举行第四次厅务会议,审议通过划拨100万元资金用于5个定点扶贫村的产业脱贫建设。

  一组组镜头记录下了自治区司法厅帮扶5个挂点贫困村贫困户的足音。

  2016年1月21日,自治区司法厅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陈爱萍带领厅局机关党委、工会等部门党员干部到5个挂点贫困村开展春节送温暖走访慰问活动,并带去自治区司法厅、戒毒局筹集的资金26.96万元,慰问扶贫定点村、清洁乡村包联村困难群众、党员共计240户。

  2016年3月,自治区司法厅副厅长张军率厅机关、戒毒局机关党员干部40余人到5个挂点贫困村开展机关党员干部兴修水利、植树绿化生态村屯主题实践活动。

  2016年6月16日,司法厅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陈爱萍率机关党委、机关工会、厅国家司法考试处联合党支部党员一行,深入桂平市社坡镇太安村与厅定点扶贫村太安村党支部共同开展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对共建帮扶主题活动。为40名小学生捐赠保温饭盒,并资助太安村小学贫困学生10名,每人300元。之后,陈爱萍为太安村党支部党员骨干上“两学一做”党课。

  村民感叹:在村子里,一辈子都没有见到过那么多领导干部……

  坚持用“六个精准”引领工作导向。群众缺什么,就补什么,就帮什么。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对症下药。

  根据驻村土质肥沃、地处丘陵的自然条件和有特种养殖的优势,自治区司法厅聘请专家技术员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对当地种养殖大户加强实施技能培训,帮助群众掌握相应技术,起到高产高效的作用。

  贫困村百姓出行条件差,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生产生活,自治区司法厅积极协助该村向相关部门征求项目,争取资金偿还村道建设欠债,确保群众生产生活正常,维护地方稳定。

  为民情怀,百姓津津乐道。

  “我们村的情况,可以说司法厅的领导干部心中是一清二楚,全部装在心里……”当地群众如是说。

  “帮”出实招因地制宜旧貌变新颜

  真扶贫,扶真贫。输血与造血并重。

  在联系桂平5个村脱贫攻坚过程中,自治区司法厅领导干部党员针对贫困村实际,“帮”字上出实招,“帮”字上见实效。

  在派出第一书记驻地扶贫的同时,还将贫困户全部落实到每个干部职工头上,为每个贫困户指定了一名帮扶责任人。自治区司法厅机关还定期下去走访,常态化考核。扶贫攻坚工作队,更是将走基层活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做到有了问题随时到,有了问题随时解决。通过大力开展“双联”和精准扶贫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提高了党群、干群关系。

  自治区司法厅驻社坡镇太安村第一书记雷宇鹏与金福村第一书记秦峰通过建立自标台账,共同促成沛源龟鳖养殖专业合作社与农村淘宝签约成为合伙人,直接带动了23户贫困户创业。

  油麻镇安平村,在扶贫工作人员的帮扶下,成立了信盛兴种养专业合作社,其中贫困户38户,占全社总数的80%。合作社发展种植沙糖桔、玉桂,计划创办工厂1个,发展玉桂种植500亩,较大规模种植油菜、沙糖桔以及新品种绿桐、连片种植蔬菜基地、引进巴马香猪散放养殖,放养山地鸡、鱼塘鱼鸭混养模式、群养黄牛。

  内请外求争项目要资金,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建设挂点村屯“道路硬化、水源净化、环境绿化”为主体目标,大力开展“三化”基础建设。

  与此同时,自治区司法厅协调上级教育部门和后盾单位,大力发展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筹建学校教学楼,改善办学环境条件,开展捐资助学,结对帮扶贫困生活动。同时开拓探索产业开发新路,培育村集体经济产业。

  油麻镇六平村六平小学硬件设施简陋,广西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为30名特困学生每人发放300元助学金,并为该小学捐赠了价值约3万元的电脑、新课桌椅、书籍、体育用品等。

  在罗兰村,广西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捐赠5万元给村委,帮助贫困户扶持生产,早日脱贫。还帮助村委完善村委党建工作台账,赠送有关党建资料、笔记本等。三名医生护士还在村委门口给村民义诊,给村民量血压、把脉等,发放宣传资料及常用药品一批。

  广西第三强制隔离戒毒所的11名党支部书记与安平村开展党建工作交流和“一帮一联”主题实践活动。每个支部书记都与挂钩联系户签订了“一帮一联”协议书,与贫困户建立起信息沟通、电话联系等对接方式。11名支部书记认领11名品学兼优的特困学生,建立了“一帮一”联系机制……

  山村的水泥路通了,适应市场的支柱产业培育起来了,群众安全饮水解决了……通过自治区司法厅的帮扶,5个村子变了模样。

  “这两年在司法厅的帮扶下,不仅硬化路修进了咱们村,而且家家户户都喝上了自来水,还有些外出打工的村民回家搞起了生猪养殖,我们致富有了盼头!”桂平市油麻镇北佛村村民乐呵呵地说。

  “法”上文章法治扶贫催开文明花

  帮助挂点村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具体问题,增强贫困人群的权益保障意识、法治意识,形成人人尊法的氛围,自治区司法厅坚持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的理念,用法治催开了挂点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之花。

  强化贫困人口法律援助,利用扶贫攻坚服务队集中开展法治扶贫扶智、法律服务进万家等活动,引导加强保护农村留守妇女土地承包、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等相关财产权益,加强与农村留守妇女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以“调解优先”为原则,以“法律六进”为载体,以“服务移民”为宗旨,将人民调解、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工作整合在一起,充分发挥相关职能作用参与扶贫工作。

  自治区司法厅司法考试处副处长甘加龙为太安村委干部、村民代表讲授了以《农村土地承包法》为内容的法律知识课,并为太安村村委干部、村民代表捐赠发放实用法律书籍和手册。

  广西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给六平村小学生们上法制课,用生动纯朴的语言,以案释法,揭示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给社会、学校、家庭、个人造成的后果和消极影响,引导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和用法,增强法制观念。

  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目前,5个挂点村形成了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群众自我脱贫能力明显增强,干群关系、党群关系鱼水情深,社会更加和谐,法治的花朵处处散发馨香。(卢林峰 李琦)

相关报道

吉林两兄弟被当黑社会典型 8年后最高法翻案

经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再审提审,多项罪名被认定证据不足、事实不清,原审多项判决被撤销。

徐翔、王巍、竺勇操纵证券市场案一审宣判

2017年1月23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徐翔、王巍、竺勇操纵证券市场案进行一审宣判。

宽严相济、区别对待政策在追逃追赃工作中的运用

两案判决结果上的差异,鲜明体现了宽严相济、区别对待的刑事政策在追逃追赃工作中的具体运用与指引意义。

你的平安,是我们最坚守的坚守

因为头顶的国徽,因为肩上的责任,使得这个年有了更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