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厦门市反诈骗中心晒出2016年“成绩单”:2016年,冻结涉案资金5334万元,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数同比2015年下降13.43%。
据厦门市反诈骗中心统计,2016年以来,反诈骗中心共受理成案10598起,涉案金额14094.6万元。其中,成功发起紧急止付的诈骗案件7129起,联合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成功拦截案件867起,冻结涉案资金5334万元,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数同比2015年下降13.43%。至此,自反诈骗中心成立以来,冻结止付诈骗资金和避免群众损失已达1亿余元,其中冻结止付资金7199.8余万元,避免群众损失3100余万元。
此外,为了将冻结的诈骗资金及时返还到受害人手中,厦门市反诈骗中心协调法院、检察院、各银行,按照相关文件的要求,开展资金返还工作。2016年以来,共返还受害人被骗资金308.9万元。
虽然厦门警方的反诈骗成效突出,但一些不法分子依然猖狂行骗,导致诈骗案件还是时有发生。民警表示,其实这都是一些老骗术,骗子还会时不时加入一些“新花招”进去,受害者如果警惕性不够高,极有可能就被骗。
这骗子狡猾,半年换了4个身份
原市领导的干女儿、公安局局长的秘书、大型国企董事长的继女、校长的朋友……这些假身份齐某英用起来得心应手,短短半年,齐某英以这些身份骗走6万元。
李女士开了一家干货店,一个自称“冉姐”的人加她号,称想买几百份干货。见有大客户,李女士非常重视。1月4日,新货一到,李女士就让丈夫开车去接“冉姐”。只见“冉姐”头发染成奶茶色,脚上踩着五六厘米的高跟鞋,还配上一件呢大衣和皮包。李女士认为,这位“冉姐”一定是贵妇。
聊天过程中,李女士大吐苦水:“最近我们店里的违章搭建要被拆了。”“冉姐”立马表示,她是原市领导的干女儿,只要打个电话就能搞定这事。于是“冉姐”装模作样地打了个电话。几分钟后,“冉姐”说只要交11800元就能搞定。李女士立刻通过网络转账给“冉姐”。
事后,李女士觉得不对劲,赶忙报警。湖里派出所民警梳理出3起类似案件,锁定了“冉姐”。1月5日晚,“冉姐”到李女士干货店时,被民警抓获。
在派出所里,“冉姐”仍摆足了贵妇派头。她先是打了电话,说在成都当刑侦大队大队长的朋友会飞来看她,然后随口报出了身份证号码。民警发现,身份证上年龄籍贯吻合,但照片上的人少了一颗痣。一轮攻势后,“冉姐”说出真实身份。原来,“冉姐”真名齐某英,50岁,福州人,初中文化,无业。
齐某英交代,从去年7月开始,她冒充公安局局长的秘书、大型国企董事长的继女、校长的朋友,谎称能帮买房、办入学、处理官司等,骗取至少4名受害人6万余元。
这骗子胆大,谎称园林局“领导”
穿着皮夹克,带着公文包,时不时展示出几份红头内部文件,这让陈先生深信,自称“施建”的男子就是市政园林局的领导。然而,陈先生就被这位“领导”骗了4万元。
陈先生是包工头,经常到茶馆泡茶。经朋友介绍,他认识了“施建”。“施建”衣冠楚楚,能说会道,自称是市政园林局的领导。闲来无事,“施建”经常到茶馆和陈先生泡茶,他手边常摆着一些文件,封面上写着负责人市政园林局施先生。“施建”说,这些都是市政园林局的招标书,是机密文件。“施建”为人大方,经常请陈先生去KTV唱歌。这种种迹象,让陈先生对“施建”的身份毫不怀疑。
去年12月,“施建”主动联系陈先生。“我这里有个道路养护工程就交给你来做吧。”陈先生一听有生意,非常高兴。随后,“施建”又表示,为顺利施工,陈先生需要向市政园林局租用两辆施工车,每辆押金2万元。施工结束后,押金就会退回。交钱后,“施建”又让陈先生准备施工资质、聘请工人。
可是,等了半个月,不仅施工车没有来,就连工程也一直没有开工。陈先生认为,自己可能遇到了骗子,立刻报警。
民警通过研判,发现“施建”租住在殿前社的小旅馆里。前日下午,民警在其租住处将其抓住。经查,“施建”原名施某洪,他以同样的诈骗手法作案3起,涉案10万余元。作案后,施某洪也不急于逃走,他认为自己用的是假名,警方应该找不到他。
据了解,2010年春节前,施某洪就以同样诈骗手段作案被抓。出狱后,施某洪再次犯案,今年春节,他又要在看守所度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