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0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就执行工作全流程信息化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二中院介绍了执行工作全流程信息化建设相关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公布了一批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
推进执行信息化工作取得成效
据二中院副院长董建中介绍,截止到今日,二中院今年新收执行案件3694件,比去年同期上升56.59%;同时执行完毕的案件达3539件,比去年同期上升55.15%;结案率达92.4%,形成了收案、结案、实结率、绩效考评“四升零投诉”的良性发展。
据统计,二中院通过赃证物系统录入案件832件,赃证物信息2257条。通过财产续封续冻管理系统对1236条财产查控信息纳入信息化管理。通过案款管理系统录入案款条目3131笔,案款往来金额共计255亿余元。网发失信被执行人信息661条,发布边控信息133条。通过网络拍卖财产498件,成交额6.17亿余元。
信息化手段改变传统执行工作方式理念
执行工作信息化促使执行法官直面执行工作理念、方法的转变和“蝶变”。目前,二中院执行局上下形成了“工作用电脑,办案靠网络,管理看信息,考核凭数据”的信息化执行工作浓厚氛围。
执行局将执行案件流程划分为37个关键节点,要求执行干警“执行工作走到哪里,执行信息就延伸到哪里”,工作室利用执法记录仪、录像机、照相机、手机等设备随时随地保存执行数据,及时将相关执行信息录入执行办案系统。
记者了解到,二中院在刑事涉众型执行案件案款集中清退工作中积极开展机制创新,首创研发“涉众型执行案件管理系统”。该系统具备流程监控、统计分析及远程反馈三大功能,在投入使用后产生明显效果。下一步二中院将进一步升级该系统,推动涉众型案件的执行工作。
赃证物交接、移送、管理一直是刑事案件中的难点问题,近3年来,通过赃证物管理系统软件共录入案件832件,赃证物信息2257条,实现了赃证物保管、移交、处理全程留痕,达到了刑事审判部门、执行实施部门、后勤服务部门互相监督、密切配合,执行效率显著提高。
10起案件的失信被执行人被列入黑名单
在新闻发布会的最后,二中院公布了被列入黑名单的十起执行案件中的失信被执行人,这些“老赖”都是在案件执行过程中,未向或未如实向法院报告其财产情况,属于法定失信行为,依法将其纳入失信人员名单。法院希望通过媒体曝光,这些老赖能够赶紧还钱,市民也可以提供老赖的财产情况线索。(高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