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为“厦门百姓”APP的“粉丝”,市民群众热情参与,平安成为厦门人的一种时尚。(资料图)

▲民警正在教授市民使用“厦门百姓”APP。(资料图)
今年10月10日至11日,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会议在江西南昌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会上强调,要主动适应新形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创新引领,积极推动理念、制度、机制、方法创新,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今年以来,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创新理念和方法,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厦门百姓”APP,正是社会治理创新理念在厦门这片沃土上的生动实践——通过广泛发动,全民参与,一名市民一部手机,凝聚成一份份平安力量。
昨日,记者从市委政法委了解到,就在三天前,这个“手机握在手,平安跟我走”的 “厦门百姓APP”,上线不到半年时间,活跃的注册实名用户已突破11万人——这款旨在构建起一个“平安厦门创建人人参与、厦门平安成果人人共享”的平台,正用互联网平台,联起“警心、民心”共筑平安厦门防护网,为全省乃至全国“互联网+群防群治”提供厦门经验。
创新治理
一部手机 织密平安同建联心网
今年42岁的兰荣辉,是梧村派出所一名“红袖标”队员。他在7月份下载了“厦门百姓”APP,如今已是一名操作熟练的“老粉丝”。
今年8月15日,一名女子在金榜公园紫竹林寺旁被抢走一部相机,接到报警后,梧村派出所领导高度重视,兰荣辉在民警带领下开展前期排查,同时借助“厦门百姓”APP发布“线索征集令”。一时间,金榜山附近的群众积极响应,当晚,一名热心市民通过“厦门百姓”APP提供一条线索:有一个男子酒后“吹牛”,自称在金榜山公园抢了相机,还卖了2000元。梧村派出所民警迅速比对信息,成功抓获两名嫌疑人。
“原来,我们要挨家挨户走访,征集线索,如今用一款APP软件,就可实现发动群众参与,并利用群众提供的线索,第一时间抓到嫌疑人,节省了很多人力物力。”兰荣辉说。
这种“互联网+群防群治”创新模式,除了让兰荣辉惊叹,一名基层的社区民警也坦言,从最早的护村队,到近年全市组建的“红袖标”平安志愿者队伍,再到“厦门百姓”APP的推出,厦门群防群治工作已由以往粗放式发动,转变为依靠网络信息化系统,精准传递,广泛发动,全民参与,一部部手机,串起了一份份平安力量。
凝心聚力
一个APP平台 集结平安防控新力量
平安力量,在“厦门百姓”APP界面上,还“看得见、摸得着”。
参与者打开“在线力量”功能,周边的电子地图上就会出现一个个红、黄、浅蓝、深蓝颜色的小标识,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力量:红色为热心群众,黄色代表义务交警,浅蓝色代表辅警,深蓝色代表民警。
半个月前,文灶附近一幢写字楼下,一部电动车被盗。嫌疑人是一名中年男子,民警将监控截图发送到“厦门百姓”APP平台。5分钟后,平台顿时热闹起来——附近的热心群众和红袖标志愿者分别向警方提供线索;紧接着一名群众上报了更加具体的信息:嫌疑人很像我家邻居。民警迅速布控,当晚就抓获嫌疑人。
“厦门百姓”APP还是一个信息收集平台。不久前,有网友发布信息称,有人因劳动纠纷准备上街讨说法,警方、司法调解部门掌握情况后第一时间介入,一场风波还没形成,就已被化解在萌芽状态。
一名社区老民警介绍说,“厦门百姓”APP平台实现了三大功能:构建了一个警民协同作战平台,警察不再单兵作战,群众不再觉得平安离自己遥远;布设了一张人人参与的信息采集网,为政法、综治部门提供信息源,从而有效、精准的进行风险防控;整合了一支多元化复合型群防队伍,形成平安综治合力,将群防群治工作发挥出强大效能。
传递时尚
一条信息 调动平安巡防新活力
聚合群防群治力量,发动全民参与平安建设,“厦门百姓”APP除了实用,设计和开发者们还别出心裁,设置了一项巡逻健步行功能,群众只要在健步走时打开巡逻,就可记录轨迹和里程,结束后可获得积分,所积攒的积分还可以兑换一定的奖品,健身和巡逻两不误。
11月中旬,天色渐暗,一名家住禾山附近的母亲报警称,上小学的女儿放学还没回家。民警将信息发到APP上,发动学校附近的居民寻找。1小时后,一名热心市民根据APP上的信息,在一处商场路边发现走失的小女孩并迅速报警,母亲见到迷路的女儿,喜极而泣……如今,这样的“健身+巡逻”的方式正在成为一种时尚,他们或是公园健身的市民,或是商场门口的保安,11万参与者分布在厦门街头巷尾、渔村小岛,随时准备“接单”,为平安接力。
“通过发布任务让参与者抢单,巧妙地将群众请进警方‘朋友圈’,既实现社会力量参与群防从‘被动’向‘主动’的华丽转变,又成为市民网友追逐的生活新风尚。”今年10月26日至27日,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推进会在厦门召开期间,一位资深的综治办主任看完相关介绍后直夸:这个“厦门百姓”APP确实很有创意,打开了互联网时代群防群治的一个新局面。(吴俊鸿 王玉婷 马勋先 王潇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