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礼知耻·崇德向善”身边好人评选活动是通过发动广大干部群众发现、推荐群众身边事、寻常事、感人事,宣传群众身边人、平常人、高尚人,引导人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平凡事做起,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唱响贵州好声音,促进好人好事不断涌现,激发全省人民学道德模范、学身边好人的巨大热情,扩大道德模范评选的群众基础,为构筑贵州“精神高地”、推动全省“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保障,在生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经各地各单位推荐、资格审查、专家评审、领导审批等程序,贵州省每月都会评出20名“贵州好人”。
11月底,11月份“贵州好人榜”名单出炉,贵州全省共有20名个人入选。记者从贵州省公安消防总队获悉,贵州省消防部队官兵何力、宋强上榜。
黔东南州公安消防支队凯里市大队清江路中队的中队长何力和铜仁市公安消防支队印江县中队战士宋强被评为敬业奉献类“贵州好人”榜。
何力: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勇往直前
何力经过多年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积累了深厚理论功底和丰富实战经验,使之面对瞬息万变的火场形势和命悬一线的危急局面,总能沉着应对、成功处置,是名副其实的火场“智多星”。
2016年7月29日傍晚,凯里市清江园小区一住宅七楼发生火灾,一名5岁男童被困。当何力带队赶到现场时,大火已经进入猛烈燃烧阶段,窗口向外窜出2米多高的火舌,肆虐的火魔正逐渐吞噬着小男孩鲜活的生命。危急关头,刻不容缓,他立即与战士白小凤冲进室内搜救。此时,卧室和厨房门板已被烧垮,滚滚黑烟从屋里冒出。
“看不见,一寸一寸摸也要把孩子找到”,抱定这个信念,他经受着烈焰的炙烤和浓烟的薰蒸,仔细搜索房屋的每一个角落,最终在一间卧室的床上找到了被困男孩。他立即将孩子运送到安全地带,但小孩受到高温烘烤后体表温度过高,且吸入过多的浓烟,已无呼吸、脉博等生命迹象,此时救护车还在赶来的路上……
凭着多年的救援经验,他立即施展平时练就的急救本领,跪在地上对孩子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为孩子争取一丝生存的希望。他强忍着脏臭恶心,为一具“尸体”献上了生命之吻,吹气、按压、吹气、按压,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感人的场面,令围观的群众无不落泪,一方面是为年幼生命的逝去悲伤,另一方面也是被消防队员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
“救人第一!永不言弃!”,何力坚定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始终如一的为孩子做着心肺复苏,十分钟过去了,小孩的嘴突然张了一下,像在渴求着氧气,最终通过何力的努力,小孩逐渐恢复了自主呼吸。孩子的生命从死神的手中夺回来了,现场欢呼雀跃,围观的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消防队员好样的!”“消防兵可真行啊!”的赞誉声不绝于耳。
事后,何力此次救援的视频被中央电视台、中新网、人民网、中国网、贵州电视台等数十家中央、省级新闻媒体争相播放,尤其是其跪着对小孩进行人工呼吸的照片更是被贵州都市报、贵阳晚报等报刊以及腾讯、网易、搜狐等各大门户网站列为头条刊载,点击量超过4000万次,网友纷纷留言点赞,亲切地称呼他为“亲吻哥”。
危急关头敢于挺身、面对生死敢于亮剑的,无愧于新时期最可爱的人。何力就是这样的人。冲进火场,他总在攻坚组的最前面;处理事故,他总在最危险的位置。他经常说:“从经验和技术方面,我要比战士强一点,我在前面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战士。”
2012年7月3日17时45分,黔东南州凯里市诺康公司成品仓库因实施氧焊作业引发火灾。在侦察过程中询问得知,氧焊工人所使用的4个氧气瓶还在火场内持续受高温烘烤,若发生爆炸,80年代所修建的厂房无法承受冲击极有可能垮塌,现场救援人员及比邻的数十户居民生命将受到严重威胁。情况万分危急。
关键时刻,何力把手一挥,说道:“这次现场情况危急,我是队长我先上。”随后立即带领经验丰富的中队战士杨金龙冲进火场。此时仓库墙壁已被烧得滚烫,梁上掉落的木条不时砸在头上、身上,浓烟透过空气呼吸器面罩熏得他眼泪直流,高温缺氧,呼吸十分困难,此时此刻,他早已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排险!找到氧气瓶时,4个瓶体已经发热变形,通过经验判断,再晚10分钟可能就会发生爆炸,他和杨金龙迅速将氧气瓶一一抬出,放置到空地处后安排人员用水枪进行冷却。随后,再次返回火场与战士们并肩作战。
象这样的火场,何力每年都要经历很多。每次他总是冲锋在前,坚守一线,入伍10年来先后参加灭火战斗700余次,抢险救援战斗300余次,成功地从火场、高空、水中、井下、高楼等营救群众170余人。
多年的顽强拼搏,他成为全州消防部队有名的业务尖子、训练标兵,所带领的中队获得了2011、2012年度“全州消防部队执勤岗位练兵先进中队”;2012年度“双百日全员岗位大练兵先进中队”;2013年度全省消防部队“五百行动”先进中队;2014年“精细化管理三级达标单位”等一系列荣誉。
宋强:挥洒青春与热血的80后
2012年5月,印江县消防中队安排他为火场文书。他深感责任重大,每天在办公室阅读相关资料,发现自己解决不了的难点,就向中队干部和班长请教。通过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他熟练地掌握了文书工作的各项技术,顺利完成了每次灭火救援的宣传工作。
不管是灭火救援、政治工作还是消防宣传,都少不了他的身影。2014年铜仁市印江自治县“7·14”抗洪救灾期间,宋强不顾自身安危,第一时间将消防官兵在抗洪一线救援的先进典型进行抓拍和记录。在永义乡慕龙村救援时,为了能够拍好官兵营救被困群众的惊险场面,他好几次差点被洪水绊倒,幸好被群众扶住,他才脱离危险。救援结束后,他还来不及换下湿衣服,又赶赴下一个现场去了。每天晚上归队后,不管有多累,他总是忙着撰写新闻稿件、整理拍摄素材,及时将官兵救援的画面发给媒体。
抗洪救援期间,宋强提供的大量救援报道素材在中央电视台、贵州电视台、铜仁电视台等媒体得到很好的宣传,先后在人民网、新华网、中国广播网、中国消防在线、铜仁网等网站发表稿件40余篇,及时让外界了解灾区情况和官兵们的救援情况。
在投身消防部队的五年中,他立足本职工作,勤学苦练。2013年全市消防部队执勤岗位练兵比武,作为义务兵的他和另外3名班长被中队选为参赛队员,每天在训练场上都是满头大汗,在全市消防部队执勤岗位练兵比武竞赛中荣获执勤中队挂钩梯与六米拉梯联用操第三名、执勤中队总成绩第三名的好成绩。
2014年8月10日19时50分,铜仁市石阡县甘溪乡境内在建安江高速两天窝隧道发生坍塌,13名正在作业的工人被困,情况万分紧急。当中队接到铜仁消防支队调度命令后,宋强主动请缨与中队6名战友立即赶赴现场增援,全力以赴参加抢险救援工作。在长达6天5夜的抢险战斗中,宋强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英勇顽强战斗的作风,深入隧道利用消防水枪洒水降尘,为凿洞抢救被困人员创造有利条件,在陡峭的滑坡山体上开辟一条70米长的地质灾害监测带,确保被困人员生命安全,并全天24小时待命,全力做好被困人员营救工作。经过全体救援人员140多个小时的艰苦奋战,13名被困人员被成功救出,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和人民群众的深情爱戴。
宋强乐于奉献,自担任中队团支部宣传委员以来,积极发挥共青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参加中队团支部组织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先后80余次与战友到街道打扫卫生,清理违章广告;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
五年来,他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如父母,始终保持和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处处向雷锋同志学习,注重做好事、做善事,每逢春节、中秋、八一等重要时期宋强都会和战友们带上水果去驻地敬老院、养老院看望慰问老人们,送上一份生活必需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暖心事;在他的提议和组织下,中队还专门成立了“敬老孝老爱心分队”,利用周末的时间,定期走访驻地各社区孤寡老人,捐款献爱心,了解他们的需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他总是耐心细致的给老人讲解健康、卫生、消防等安全知识,和老人们聊天,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洗衣服被子、按摩捶背、梳头洗脸。
就这样,宋强和他的战友们把尊老敬老当作一种责任,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在部队的五年里,他参与志愿服务总时数超过300多小时,在他的身上真正体现无私奉献的志愿服务精神,展现了新时期青年志愿者的良好精神风貌。(马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