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遵义:红色圣地锻造消防铁军
为守卫红色圣地,贵州省遵义市公安消防支队接力长征铸警魂、强队建,通过改革创新破解一个又一个难题,战胜了一项又一项挑战,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在红色故里遵义锻造出了一支对党忠诚、技能过硬、爱民护民、无畏艰险的红色“消防铁军”。
积极创新深化改革
近年来,遵义市消防支队坚持立足遵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实际,以“建、管、训、用、养”五项措施为核心,逐步探索建立乡镇政府专职消防队伍建设的“遵义模式”。用5年时间覆盖了全市70%的乡镇,24个全国重点镇实现100%全覆盖。
2016年,该支队借助“互联网+”手段,不断加大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提请政府投入591.68万元,率先全面铺开“消防E通”安全网格化智能管理系统。
2015年至今,遵义消防部门共出警2592起,抢救被困人员1477人,抢救财产价值16580.49万元。
遵义消防支队会址中队建队46年来,全体官兵默默坚守、无私奉献,实现了红色革命遗址群“零火灾”的骄人成绩,为人民群众撑起一把安全的“防护伞”,为重大历史遗迹筑起不可逾越的“防火墙”。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会址中队被公安部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王晓光作出批示,高度肯定了全市消防官兵取得的成绩。
“守护红色圣地是我们的荣耀,继承红军传统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遵义市消防支队支队长赵兵说,该消防支队在机遇中谋发展,在创新中求突破,在实干中见成效,有效保证了消防安全。
微型力量破解难题
“火灾救援,就是和时间赛跑,如遇火灾,消防人员能否在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参与灭火救援尤为重要。”赵兵说,近年来,遵义推进微型消防站建设,特别是针对社区、村委会和辖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进行走访摸底,通过“试点带动”的模式,全面带动微型站建设,加强初期火灾应急处置能力。
建设期间,成立由支队长任组长、防火处长为副组长、各大队军政主官为成员的微型消防站建设工作推进小组,统筹推进全市微型消防站建设;并组织骨干力量深入辖区重点单位、企业,对能建设微型消防站的单位进行梳理,摸清底数、建立台账,明确责任人分片包干,确保微型站建设稳步推进。各大队专门召开培训会,要求设有消防控制室的重点单位,要以救早、灭小和“3分钟到场”扑救初起火灾为目标。
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市共建成微型消防站788个,配备微站消防人员6000余人,建立起了遍布城乡的社会消防初级救援组织。
传承光荣情系百姓
80多年前,红军的入城给遵义人民带来了希望,从此红军与遵义人民结下了鱼水深情。如今,遵义消防支队一如既往,传承亲民爱民的光荣传统,“视百姓为父母,把驻地当故乡”。支队依托遵义会议会址、四渡赤水纪念馆等建立了16个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每逢新兵入伍、老兵退伍、重大节日都组织官兵参观践学,使全体官兵在追寻党的奋斗足迹中激发斗志。
2013年,遵义遭遇干旱,市内数千居民生活用水告急。遵义市消防支队大连路中队(今长沙路中队)官兵在值勤战备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放弃休息,利用空闲时间和夜间时段,用消防车为驻地附近社区居民、机关企业、商场、学校等单位送水80余吨,千家万户留下了消防官兵的足迹。
近年来,遵义消防部门积极探索“防火扶贫”模式。正安县消防大队积极担当主动作为,协调当地党委政府,共筹资462万余元,为全县21个公立养老机构进行彻底的消防设施整改,余庆县消防大队为全县贫困家庭进行了消防安全排查、整改,防止“因火致贫”“因火返贫”情形发生。据统计,遵义消防官兵立足防患于未然,为百姓排忧解难、解决火灾防治方面问题1347件。
2016年,遵义消防支队为传承红军精神提升官兵的思想政治素质,以“软硬并举、政治建警”的导向实施文化工程,依托已建成的多彩阵地,开展心理暨文艺骨干培训、“精品课堂”、主题演讲赛、主题征文赛、摄影展评比,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绩,大大提升了党委的核心领导、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面对不断变化的火灾形势,我市消防官兵秉承攻坚克难、不畏艰险,亲民爱民、为民服务的底蕴精神。此间,正是‘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支撑着这份不变的奉献与担当。”赵兵说。(记者王家梁 通讯员 王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