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一汪“秋水”映“红叶”

2016-12-14 15:06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王贤臻
字号  分享至:

一汪“秋水”映“红叶”

——记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法院羊木人民法庭庭长汪叶

  初见她时,她目光炯炯,神情奕然,端坐在审判席上,威严之势自然流露。

  慢慢地接触,你会发现,她的气场源于她此生奉献给法治事业的那股子坚定。她是单位的办案标兵,市里的最美女性,省里的优秀法庭庭长。

  她的网名是“没名字”,12年来,这个在家中备受宠爱的女子却扎根基层倾力奉献,赢得广泛赞誉,“道是无名却有名”。

  她叫汪叶,一个有梦想的女子,一个普通的法官,一个11岁男孩的母亲,她是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人民法院羊木人民法庭庭长。

  振翅欲飞的“小鸟”

  “我是从广元粮技校毕业的,学的是商业经济,与法律完全不沾边。”谈起与法律结缘的过程,汪叶笑称自己以前是典型的“门外汉”。

  1991年,16岁的汪叶中专毕业后,进入广元河西粮库工作。没几年,因企业发展需要,她被派往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脱产两年学习法律。

  此后的6年时间里,她担任该企业的法律顾问。也就是在这几年的实务工作中,汪叶发现了学习法律的乐趣。她暗下决心,要做一名更专业的司法工作者。

  汪叶永远记得2004年秋季母亲的那一通电话。电话里母亲告诉她朝天区法院在统一招考。汪叶的心怦怦直跳。她似乎看到,很久以来的准备没有白费,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关于法律的梦想在向她招手。

  连续两个月的挑灯夜读,她顺利成为朝天区法院的一员。刚到法院那会儿,她被分配到办公室从事档案管理工作。

  “笨鸟先飞,要想成为一名法官,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学习是一件不能中断的事儿。”汪叶说。

  2005年至2008年间,她通过了四川大学法律本科的各项考试、全国司法考试,工作也有了较为明显的起色。2011年起,她开始在大滩人民法庭负责,别人对她的称呼,也逐渐从“小汪”变成了“汪姐”“汪庭长”“汪老师”。

  2013年起,汪叶兼任羊木女子法庭庭长,除她本人外,法庭其余人员均为临聘人员,法庭负责审理9个乡镇的案子。

  “汪姐一直都爱学习,除法律知识外,她还经常推荐我们学习逻辑学、辩证法等。我们四个人经常会坐在一起讨论,我喜欢这样积极向上的氛围。”王欢是今年新招录到羊木法庭的书记员,提到汪叶,她眼里充满了崇敬。

  “因为临聘人员的身份,我比较自卑,汪庭一有空儿就找我聊天,跟我谈理想、讲人生,鼓励我参加公务员考试。在得知我的专业是心理学时,她很开心,每次家事纠纷都让我参与,我的自信心渐渐也找回来了……”书记员向遥说。

  “我记得是今年夏天,一个当事人说要在下班的路上堵汪庭,跟她同归于尽。为了平复对方的情绪,汪庭跟她开玩笑说,‘你要是把我杀了,我还能落个因公牺牲,可你自己呢,一出事老婆娃娃可就没人管了!’当事人当场就笑了。”李佳良是庭里的司法警察,也是唯一的男生,在他眼里,汪叶聪明果敢,做事雷厉风行。

  “他们各有特点,都很上进,无论是平常的学习交流,还是与老百姓打交道,都有自己的路子。我喜欢这些上进的年轻人,我也希望他们在事业上都能有好的归属。”提到这几个年轻人,汪叶说。

  “广元城里长大的女子,在乡下一待就是十余年,真的很辛苦。”朝天区法院研究室主任李兴勇说。

  家事纠纷的“良医”

  羊木法庭成立仅有4年,一直以调解为主,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多次获得上级部门的表彰。刚开始上任的时候,由于案多人少,汪叶深感忧虑,在院领导的鼓励下,她和同志们一起继续深研调解之道,化解了一个个纠纷。

  针对辖区家事纠纷多的情况,汪叶不断总结,一整套婚姻家庭纠纷的调解“秘笈”逐步浮出水面。

  根据感情状况的不同,她将婚姻分为“感冒”“休眠”“死亡”等不同种类,从而采取不同的策略,是汪叶探索出来的离婚案件“秘笈”之一。

  前不久,一对夫妻因为琐事闹到法庭,来的时候双方火气很大。根据经验,汪叶判断这只是婚姻“感冒”了,对他们进行了两个小时的劝说后,两个人又手拉手回去了。汪叶表示,这样的情景,看着很暖心。

  对于“80后”“90后”的离婚纠纷,汪叶会设置21天的冷静期,让双方当事人分别写上对方的优缺点,进行比对,看是否真正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再进行调解,这是汪叶探索出来的离婚案件“秘笈”之二。

  “汪庭长,谢谢你给我们留足了空间。我回去认真写了作业,发现我以前太任性了,我老是在他身上挑毛病,以后我改……”11月22日下午,在羊木法庭家事纠纷调解室,一对过了21天冷静期的“90后”小夫妻,来法庭撤诉,并对汪叶表示感谢。

  汪叶告诉记者,一些当事人因为家庭琐事闹到法庭,双方并没有走到要分开的地步,所以不仅要调解,还要努力调和。今年,运用这个办法,她已劝和了八对夫妻。

  在调解中,捕捉当事人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观察庭审中的每一个细节,是汪叶总结出来的调解“秘笈”之三。

  “被告刚刚无意中提到今年春节,原告还去探望了他母亲,而且还喊的妈,说明他们这一家人原本不错,原告不是真的想离婚。”在接下来的离婚案件中,汪叶敏感地捕捉到了这一细节,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打破传统观念,让老辈与小辈保持一碗汤的距离,各自承担起自己辈分应有的责任,不越权,不越位,是汪叶总结出来的调解“秘笈”之四。

  “昨天我审的离婚案子,两小夫妻吵架,老母亲气不过,怂恿儿子跟媳妇离婚,一闹就不可开交,关系闹得很僵。”汪叶介绍,“这种情况,我都会找上一辈先谈话,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退出小两口的生活圈子,分开来住。”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有一个完整的家,所以都会听劝。” 汪叶认为,在中国传统观念中,两个人结婚绝对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结合。这对于培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说,当然是好事,但是原生家庭的过度干预,并不利于新生代家庭的成长。

  汪叶的努力,让一个又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走向正轨。单是2015年上半年,羊木法庭处理家事纠纷案件92件,全部调解撤诉。2015年10月,朝天区法院家事法庭正式在羊木法庭挂牌,由汪叶担任主审法官,对全院范围内的家事纠纷进行专业化审理。

  也就是从那时起,她被老百姓称为“汪医生”,不仅可以善察人心,还专治婚姻家庭纠纷中的各种矛盾。

  下班以后的调解

  时钟指向下午6时,下班时间,还有当事人准备找汪叶摆谈摆谈。与其进行了简单地交流后,汪叶得知他就住在镇上,案件并不复杂,便让其第二天再到法庭来。

  “除非万不得已,我们都不提倡加班,能够在上班时间完成的就尽量在上班时间完成。” 汪叶表示,除工作外,每个人还应该照顾好自己生活的圈子,她也一再要求法庭人员利用好上班时间的分分秒秒。

  回城的路甚是颠簸,记者和汪叶聊起了生活中的趣事。谈起孩子,她更是滔滔不绝。

  汪叶的儿子“大米”今年上初中,有一天班主任打电话说这孩子上课老跟一个女同学聊天,担心有早恋的苗头,汪叶意识到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决定跟孩子谈一谈。

  “我跟一个在深圳的同学讲好后,告诉儿子我给他订了一个娃娃亲,那姑娘很漂亮很优秀,会在北大等他。儿子在看到我同学女儿的照片后,很是开心,学习比以前更用心了,让我省了不少事。”汪叶爽朗地笑了。

  汪叶称,每个小家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就拿儿子可能早恋这个事来说,很多父母见到都可能头疼、甚至吵架。但当我把它放到一个场域,就会发现,这其中可能有自己的问题,比如自己太忙,孩子可能会认为家庭缺少温暖,一旦碰上关心他的人,自然而然地就容易被感动。

  “在与家事纠纷当事人交流的过程中,我会经常拿一些自己生活中的经验与他们分享,让他们尽快找到解决家庭矛盾的突破口,确保矛盾纠纷尽量解决在诉前。”汪叶讲道。

  下班路上,汪叶的母亲打来电话,称楼上两兄妹又为谁赡养老母亲的事吵了起来,叫汪叶赶紧去看看。

  原来,在四川农村,“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样的观念深深地植于老一辈人的心中。这个案件中,女儿认为自己嫁出去了,不应该赡养老母亲;儿子则认为,父母是两兄妹共同的长辈,都应该尽赡养义务。一家人为此事大吵大闹,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无论怎么劝说都不管用。

  到达现场后,或许是被汪叶强大的气场震住,大家都停止了争吵。这时候,汪叶不紧不慢地搬来椅子,请几方当事人坐下,自己走进厨房给他们拿来水后,让兄妹俩各自5分钟深呼吸。同时,汪叶听取两兄妹老母亲的意见。随后,待兄妹俩心情平和下来,汪叶开始释法析理。

  40分钟后,一家人坐在了一起,兄妹俩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纷纷向老母亲道歉。老母亲老泪纵横,走进里屋提来一篮子鸡蛋,送给汪叶。

  汪叶谢绝了他们的好意。汪叶的母亲像孩子一般紧紧地挽着汪叶的手臂,一个劲儿地称赞自己的闺女有出息,娘儿俩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

  “马上要到感恩节了,我们单位准备邀请家属一起开个茶话会,你那儿可不可以给院里申请一下,给大家上一堂法制课?”一边吃着饭,丈夫一边跟汪叶商量今天领导布置的任务。

  “自从法院设置家事法庭以来,我先生就成了单位的‘法律顾问’,区里也经常会让我们庭到各乡镇上法制课,让大家学法懂法用法。” 汪叶说。

  “我认为工作与生活完全可以不冲突,我们一家子,上班时间都各忙各的,下班了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每一天都感到很愉悦。”想到家人对自己的支持,汪叶深感欣慰。

  群众喜欢的“红叶”

  “汪庭长,我们家老太爷又生病了,坚决说你来了才会去医院看病。”第二天上班的路上,汪叶接到当事人陈某的电话。

  陈某的父亲今年97岁。去年冬天,依照相关法律程序,羊木法庭依法作出其由继子陈某赡养,其余4个妹妹每月给付200元至300元不等的生活费的判决。

  为确保案件能真正做到事了,判决生效后,汪叶每个月都会抽出时间去陈某家回访,为老人送去牛奶、糕点等营养品。

  看到自己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人将汪叶视为自己的救命恩人,隔三岔五也会给汪叶打电话报告自己的身体状况,让其有时间的时候就到家里坐坐。

  到了老人家中,汪叶才知道,老人得知儿子今天要杀猪,觉得吃年猪肉这事咋也不能少了汪叶。又知道汪叶忙,只好装病让汪叶前来。

  汪叶哭笑不得,再次给老人讲了法官的纪律,又陪着老人聊了一会儿天,起身告辞。

  “刚到法院那会儿,特别不理解一些当事人的心理,想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觉得案件到了法院,就是法官的事儿,自己不赢的话肯定是法官收了礼。在后来的实践中,我慢慢理解了他们的难处,所以回访也成了我工作的重要一部分。”谈及经常性的回访,汪叶说。

  “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当事人都成熟人了,所以我给自己定的原则就是不偏袒任何一方,不吃拿卡要任何一户,不为任何一个人开绿灯。”汪叶表示,这个规矩一定不能破,这也是她作为一名乡村法官的底线。

  有一次,汪叶通过QQ视频,依法对一起分家析产纠纷作出了判决。为了向她表示谢意,远在云南的当事人李某给她寄来了一盒云腿肉,汪叶当即给退了回去。电话里,汪叶向对方掏心窝子说:“如果我今天收了你送的礼,你的兄弟姐妹会戳你的脊梁骨,认为你是贿赂了我才赢了官司。那时候觉得冤枉的可就不是我一个人了哦!”李某觉得汪叶说得在理,连连称惭愧。

  在汪叶看来,家事案件虽以调解为主,但结合案件实际,该判决的还是应该依法作出判决,并做好当事人释法析理工作,维护司法权威。

  “说实在的,有好几次我想过离开法庭,跟家人更近一些,但是每每想到老百姓那么温暖,每每感受到自己成功处理好一个案子后的欣喜,我就下不了离开的决心。”当问及法庭工作12年,是否想过离开时,汪叶坦言。(聂敏宁 姜郑勇 李兴勇)

官方回应四大民生热点 异地就医结算有路线图

13日新闻发布会,官方回应了食盐价格、人民币汇率等一系列民生关注的经济热点话题。

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斯鑫良受贿1955万元 一审获...

2016年12月13日,江西省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斯鑫良受贿案,对被告人斯鑫良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 ...

四问中关村二小"校园欺凌":欺凌与玩笑边界在哪?

中关村二小因此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记者针对此事进行了调查。

警察生涯中那些难忘的第一次

蓦然回首,从警生涯中的一个个“第一次”不仅丰富了我的人生,也让我从心底爱上了自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