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西省南昌市通报表彰“连心扶贫”先进单位,市公安消防支队榜上有名。近年来,该支队始终把扶贫工作作为扩展精神文明创建的高度来认识,在“立足基础、重在实效”的精准扶贫上下硬功,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当地群众的称赞。
筑牢水利“引活水”
12月1日,初冬的寒意已撒满赣鄱大地。然而,南昌市进贤县衙前乡瓦子陂村耳垅山水库,却是另一番热闹场景。村主任涂小文正带领村民热火朝天地推车铲土,加宽夯实坝体,想赶在大寒前把水库彻底维修好。
耳垅山水库维修,正是南昌市公安消防支队的精准扶贫项目。今年上半年,瓦子陂村正式确定为支队“十三五”期间的“挂点扶贫”村。八一前夕,支队分管领导副政委勒永林代表支队党委到瓦子陂村调研扶贫项目,当了解到村里200多亩农田存在灌溉问题时,当即到耳垅山水库实地查看。原来,由于水库年久失修,坝体存在严重的渗水漏水现象,无法满足水库储水的需要。由于村里没钱,村民只能望“漏”兴叹,袖手无策。
兴修水利基础设施,正是该支队精准扶贫的关键一环。消息反馈到支队,支队党委非常重视,迅速召开办公会专题研究。9月26日,该支队多方筹措资金10万元,作为耳垅山水库的专项维修资金,并迅速下拨到村里。秋收一过,村里立即组织修水库。涂小文说,消防官兵的扶贫经费就是场及时雨,解决了灌溉问题,来年必将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增收。
整合资源“建新路”
要致富,先修路。进贤县钟陵乡巷里村是南昌市公安消防支队“十二五”期间的挂点扶贫村,全村共有1800余人,总耕地面积4500亩,由于当地资源缺乏,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较低水平。2013年,支队分管领导多次深入村里进行实地考察,与村里共商经济发展大计,决定借助当地特色自然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可是,巷里村地理位置偏僻,急需新建一条水泥路。其实,村里的公路建设早已列入有关部门的计划,但因为资金缺口较大,始终未能上马。
支队党委扶贫专题会上,支队长赖慰冰一锤定音:我们部队虽然吃的是皇粮,不可能有大笔资金凭一己之力一蹴而就,但鼎力支持却没有条件可讲。于是,支队在发动官兵捐款的同时,从各方面想办法,最终筹措资金30万元,一次性下拨村里作为村公路建设的启动资金。
可资金缺口仍然很大,怎么办?为争取政策倾斜和财政补助,支队主要领导联合有关部门领导,奔走于县、乡政府及有关部门之间,得到了各级政府及交通、农业、扶贫等单位的全力支持。2014年10月,巷里村“产业化扶贫公路”正式开工建设。去年4月,工程顺利竣工,公路长3800米,宽4.5米,总投资160万元。
如今,扶贫公路横穿巷里几个自然村,不但解决了村民出行难、产品运不出的问题,更拉动了村里的农业产业发展。村党支部书记于志勇自豪地说,乡里“万亩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已落户村里,今年村民增收后人均可达到6000元,再过几年将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优先教育“拔穷根”
巷里村小学因年久失修,房屋漏水,墙体开裂,一度被有关部门认定为危房。从2011年开始,村小学基本荒废,学生全部借用村委会几个办公室上课。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一借就是几年,学校一直没有翻修和改建。几年来,学生只能挤在办公室里上课。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2013年,支队领导在实地调查了解情况后,支队党委发动官兵捐款,穷尽各种办法,筹措资金25万元,并一次性全部投入到学校的修建改建中。2014年底,在上级政府及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教学楼在原址上进行了修建改建,并新建了学校教师室、厨房、厕所、围墙等,孩子们终于迎来了自己宽敞明亮的课堂。
多年来,在“挂点”精准扶贫战斗中,南昌市公安消防支队始终把教育放在突出位置。他们设立“贫困学生教育基金”,定期到村里开展“送温暖”活动,对贫困家庭学生进行教育资金援助,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今年春节期间,进贤县衙前乡瓦子陂村刚刚被支队接手为“挂点扶贫”村,支队领导就代表支队党委前往村里,逐一走访慰问33名贫困学生家庭,发放慰问金合计1.98万元,把党和部队的温暖送到了困难群众的心坎上。
用南昌市公安消防支队一位负责人的话说:“因为咱和百姓心连着心。”(文/戴保生 记者黄凯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