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福建厦门举行陈清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2016-12-12 14:22  来源:福建长安网  责任编辑:王贤臻
字号  分享至:

  “以甘洌的心泉,撑托起承重的方舟;任由一泓清澈,在民间深情挥洒。”——献给陈清洲

  报告会开始,这是大屏幕上出现的一句话,随着背景音乐响起,陈清洲的照片一张张闪过,不熟悉他的人惊讶地发现:原来那个拥有“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荣誉、80多万粉丝的“大V”,看上去是这么亲切随和;而那些跟他打过交道的人则心头一阵发酸:好久不见,清洲好像又瘦了不少

  12月7日上午,福建省厦门市举办陈清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日月星辰中忙碌,在家长里短中奔走。这是一个刚毅的汉子,满腔激情把生活暖透;这是一位多情的警察,一片心香为百姓呈献。”报告厅渐渐暗下,舞台大屏幕正一幅幅地播放着陈清洲的工作照,给陌生游客指路、教小学生做交通手势操、帮老阿婆认字、为村民演示防盗技巧……3个月前,陈清洲被查出肝癌晚期,他不得不“请个假”,暂时离开他热爱的工作岗位。但如今看到大屏幕,大家发现,这个尽职尽责的民警好像又回到大家身边。

  六名报告团成员一一上台,陈清洲平凡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娓娓而来——陈清洲从警21年来,他不忘初心,对人民群众从善如流;他无私付出,平静的外表下流淌着满腔热血,用平凡筑起了崇高;他为群众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一个“小善”,这些涓涓细流终会汇聚成大爱的海洋,平凡中见伟大、细微中见真情……就是这样一股清流般的精神品质,慢慢流淌进台下每位观众的心间,温暖了一座城。

  在观众席上,当听到清洲为5岁的小圣楠寻药的故事时,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大一学生小朱眼里有些泪光,她掏出手机,立即打开微博搜索“交警陈清洲”,“我是从外地来厦门上大学的,之前经常听同学讲有个叫陈清洲的民警,讲反诈骗知识讲得很有趣,可惜一直没机会听。我想看看他的微博,里面一定有很多实用的知识。”

  坐在小朱身后的是来自国资委的吴佳诚,“虽然没有接触过本人,但我能感觉到他的真诚,我非常佩服他的学习能力,他能把互联网思维融入工作,从人民群众喜欢听、愿意听的角度去揣摩如何做宣传,这点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

  一个半小时的报告会很快就结束了,大家退场后,73326部队的教导员周俊起身,盯着最后定格在屏幕上的陈清洲照片站了良久,“忠诚、有爱、责任、创新,这是陈清洲身上最打动我的地方,我想把他的故事讲给更多战友听,让这股清流流得更远更长。”

  他们眼中的陈清洲

  局领导:他在平凡岗位做出不平凡贡献

  作为一名局领导,厦门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巡视员范锦昌在演讲里说,陈清洲从警21年来,始终忠于党的公安事业,有理想,有担当,追求惩恶扬善、维护正义、造福一方的警察梦,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对待工作,陈清洲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充满激情。遇到困难,从不低头退缩;面对危险,总是冲锋在前。他务实创新,敢闯敢试,主动融入互联网潮流,用新媒体搭建警民联系的桥梁;对待群众,他始终怀着深厚感情,时刻把百姓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不遗余力奉献大爱。在他看来,秉公执法、廉洁奉公,既是为警用权的准则,也是为人处事的根本。任何时候,他都不会越过这条底线。

  陈清洲,一个追梦警察,用多彩的人生轨迹,书写人民警察的时代荣光!

  负责宣传的同事:他是最爱帮人的“公安大V”

  厦门市公安局宣传处处长马翠琳跟陈清洲打了十多年的交道。马翠琳见证了陈清洲从草根民警到“公安大V”的成长历程,心中充满敬意。

  陈清洲开博六年,粉丝近80万,发文4.7万条,平均每天22条,单条微博转发量最高达22万次,打破许多“大V”的纪录。

  不靠颜值、不卖萌、不献媚,陈清洲却情动网民,爱暖人心。“清洲帮寻人”,带你开启公益旅程;“清洲说警事”,让你走入警察世界;“清洲说防骗”,帮你揭开骗子面罩,满满的都是正能量。其中,“清洲帮寻人”话题,累计阅读量达13.3亿次,已帮助找回走失人员300余名。

  马翠琳说,从草根民警到“公安大V”,清洲指尖敲击的是键盘,承载的是使命;鼠标连接的是微博,牵挂的是百姓。

  灌口百姓:他是我们心中的一盏“红绿灯”

  集美区灌口镇东辉村村民林伟建和陈清洲之间的故事,本报曾独家报道过。林伟建,就是那个曾经被陈清洲开了12张罚单,却在得知陈清洲身患癌症后,上网留言为清洲祈福的网友“阿弟”。

  2006年,因为经常骑摩托飙车不遵守交规,陈清洲前后给他开了12张罚单,也正是这12张罚单,第一次在他心里刻下“交规”两个大字。随后几天,清洲一遍遍上门找他谈心,不仅让他学交规,还让他写下“继续读书”的保证。

  林伟建说,现在想来,正是那些罚单,让懵懂无知的他,开始思考是非善恶;正是陈清洲的“多管闲事”,让他再次走进校门,实现人生之路的重要转变。林伟建说,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幸运地遇见了陈清洲,陈清洲如一盏“红绿灯”,指引他前进的方向。

  反诈骗徒弟:大家说他农民脸民工腿教授嘴

  集美分局民警刘祎暾是刑侦大队反诈骗中队的一员,也是陈清洲反诈骗宣讲团的成员,他说陈清洲是个又“土”又“潮”的师傅。

  为了让群众不被骗,陈清洲仔细研究各类诈骗案件笔录,上门和受害人交流沟通,白天“查问访”,晚上“读想写”。没多久,一套通俗易懂的防骗“十二不要”就出炉了。看到里面“不要给、不要理”这些大白话,刘祎暾大笑:“师傅,这也太土了吧。” 陈清洲却说,土才易懂,土才好记。我们的工作对象在基层,走最笨、最土、最累的路数,往往最有效。可陈清洲到了集美高校,却一下“潮”了起来——知识渊博,旁征博引,口若悬河,常常赢得满堂喝彩,活脱脱一副大师范。

  “不少人都这样评价师傅,他是农民的脸,民工的腿,教授的嘴。”刘祎暾说,师傅在百姓心里安上一把“平安锁”,筑起一道“防火墙”。

  老搭档:他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集美分局治安大队大队长王光锋曾跟陈清洲在灌口派出所共事四年,两人在工作中是好搭档,配合默契。

  王光锋眼里的清洲责任心强,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工作上。“清洲不是警校科班出身,专业知识先天不足,现在成为大家公认的行家,一路走得特别辛苦。”他说,清洲先后在交警队、派出所、指挥情报中心工作,无论到哪里,无论在什么岗位,都做到了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王光锋印象十分深刻,清洲还有个“百宝箱”,制作“微缩移动门窗”,向群众演示小偷撬门撬窗过程,开展辖区防盗宣讲;他设计“空管插钢筋”防盗窗,手把手教辖区百姓防盗;他甚至组建了“小背包电影队”,插播安全防范宣传片,使辖区入室盗窃案件大幅下降。

  记者:他是个有故事的新闻人物

  在厦门日报社记者张洵的眼里,陈清洲是个新闻人物,是个有故事的人,“我们都喜欢他,我每次与他接触,都有新的感受、收获,总能发现新亮点,找到新闻眼。”

  张洵留意到一个细节,当清洲患病的消息传出后,群众和网友纷纷为他加油、送祝福;甚至有人通过一张病床上的照片,找到了陈清洲治疗的医院,还专程飞去上海,在ICU病房外为他祈祷。

  “一个普通警察为什么能让群众如此牵挂?”在公安部三微大赛表彰仪式上,央视主持人朱军的评价给了张洵答案:“清洲全心全意在岗位上尽一名人民警察的职责,用心、用真情帮助着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王玉婷程午鹏)

相关报道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存108人

在第三个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30位具有代表性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以群像方式出现在世人面前。

安徽滁州原市委书记江山受贿433万余元 一审被 ...

安徽省滁州市原市委书记江山涉嫌滥用职权、受贿一案日前在芜湖市中级法院宣判。

人民日报:校园欺凌,决不只是一个"过分的玩笑"

这就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界以更为积极的态度承担起预防校园欺凌的责任。

愿社会对他们多一份牵挂

我希望社会能对他们多一份牵挂,这样犯罪就能少些,平安和喜乐必然更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