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贵州:“云端”帮手发力 社会治理升级

2016-12-09 17:02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郭美宏
字号  分享至:

  贵州深度应用大数据,促进管理改革

  “云端”帮手发力 社会治理升级

  贵州遵义市汇川区人民法院法官刘光洪打开电脑,系统显示又收到一件刑事案件——今年5月,堂兄弟李天华(化名)与李天远(化名)因债务问题争吵,在桥上相互推搡中,造成李天远跌倒死亡。刘光洪打开贵州省人民法院司法大数据系统中的智能审判辅助系统,该系统自动提取案件要素,并根据具体情形与大数据系统中的海量案例进行关联比对。

  “这种精准化数据运用,能够促进裁判尺度统一。”刘光洪说。这是贵州运用大数据手段,提高社会治理的可预见性、精准性、高效性的一个缩影。

  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正成为支撑各机关和政府部门重大问题决策研判、促进管理改革、提高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如何运用大数据破解社会治理难题,贵州正在做出有益尝试。

  析

  评分管理760万驾驶人,创下贵州高速公路开通以来事故预防最好纪录

  在贵州公安交警大数据实时作战云平台上,登录贵州省重点车辆驾驶人征信评分系统,记者看到隶属于贵州三穗县客运有限公司的驾驶员雷某征信评分为83分,评分内容涵盖驾龄指数、事故指数、健康指数等项目。

  这是贵州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搭建的道路交通安全综合监管云平台,将全省68万名重点车辆驾驶人纳入监管,并设立驾驶人征信评分系统,对驾驶人46个维度的海量信息建模分析,对重点驾驶人进行评分管理。

  根据积分预警,已有1200名驾驶人被企业解聘,4.8万名不合格驾驶人被清理出重点驾驶人队伍,最大限度杜绝了不符合条件的驾驶人进入重点客货运输领域,为“两客一危”等重点车辆系上了“安全带”。

  2016年,贵州省公安厅交管局又将评分对象从“两客一危”驾驶人扩展到全省驾驶人,为760万驾驶人“精确画像”,将评分结果推送给专车、快车企业,帮助企业屏蔽积分较低、接近预警线的驾驶人,提升重点车辆特别是互联网从业驾驶人的准入门槛,防止有不法行为、不良记录的驾驶人进入该领域。

  正是有了大数据关联分析作为预判基础,2015年,贵州省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事故仅发生了3起,较大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同比下降78.57%和81.03%,创下贵州高速公路开通以来事故预防最好纪录。

  贵州省公安厅交管局指挥中心民警黎立说,提高预测预警预防能力是实现主动治理的基本前提,“大数据的出现和运用使得这一前提成为可能”。

  通

  政法系统初步实现数据共享、视频互联,使社会治理更加精准、高效

  有了数据,如果不能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就会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无法实现治理水平提升。

  2016年1月,贵阳市人民检察院在办理贵州某建设有限公司原总工程师王强(化名)挪用公款、受贿案的过程中,需要对1名关键涉案人员实施抓捕。通过职务犯罪侦查情报信息系统,该院初步查询到该涉案人员及其妻子的通话记录、车辆等信息,再通过高速公路卡口信息委托查询,获知涉案车辆经贵遵高速马家湾收费站下高速。专案组立即派出定位车搜索其手机信号,并借助公安天网系统对车辆进行全程监控,成功将其抓捕。

  “没有几家部门数据系统的共享使用,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实现成功抓捕”。贵州省人民检察院信息中心副主任赵青介绍,职务犯罪侦查情报信息系统实现了跟公安、法院、金融、电信等50余家部门的数据交换共享,推动由人力型自侦向科技型“智侦”转变。

  贵州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肖振猛表示:“将各个职能部门的数据送上‘云端’汇聚、开放和交换共享应用,正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趋势,使社会治理更加精准和高效。”

  在贵州,政法系统已经初步实现了数据共享、案件网上移送以及检察院与法庭、监区的视频互联。

  今年8—9月,贵州省检察机关通过法院、检察院互联平台网上移送一审公诉案件5237件,法律文书16295份,电子卷宗818210页;通过检察院、监区互联平台网上交换和推送服刑人员基础信息71310余条,获取减刑案件信息1900余条,假释案件信息200多条。

  用

  深度挖掘数据价值,推广司法大数据系统引导当事人理解判决

  大数据的核心在于应用。信息深度应用不够,是制约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个瓶颈。贵州着力打破“信息壁垒”,深度挖掘数据价值,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每个工作日,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民警王丽波及其800余名同事到岗后都要拍一张带环境的自拍照,并上传至“数据铁笼”考勤系统。接下来,他们的勤务工作、执法过程,都通过随身携带的执法PDA终端自动上传至“数据铁笼”。

  王丽波说:“无论是人的行为、事的过程,还是权的运行,其轨迹都在大数据这个‘管家’的掌握当中。”

  大数据的深度应用,有助于引导群众的合理预期。贵州省人民法院司法大数据系统中的公众咨询系统,在有效引导当事人对判决结果形成合理预期方面进行了探索。

  家住遵义市的秦小满(化名)和妻子张红花(化名)就离婚财产分割多次争吵,最后闹到法院。张红花来到法院,运用公众咨询系统的模拟审判功能,输入案件的裁判要素后,模拟裁判结果显示:房屋按双方父母出资份额分割,赌博债务不属夫妻共同债务。一同显示的,还有和她案件情形相似的判决,这让张红花心里稍稍有了底。

  秦小满也和他的代理律师一起到法院查询,结果得到相同的模拟判决结果。但秦小满不甘心,仍坚持打官司。最后法院的判决与模拟判决结果一致。秦小满说:“原来查询过,但总想着法院不一定这么判。现在这么判,我也不上诉了。”

  刘光洪介绍,一些当事人对判决结果抱着不切实际的预期,有时“案件一进门,双方都找人”,特别是一旦与预期不符,便上诉、申诉,甚至缠访闹访,大大加重了法院工作负担。有了这个公众咨询系统,法官释法析理更容易被当事人接受,客观上也提升了法院的公信力。

  正如贵州省大数据局局长马宁宇所说:“贵州先行先试,把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起来,将为社会治理插上腾飞的翅膀。”

相关报道

账户新规实施7天堵截电信诈骗367起

截至12月5日,公安机关通过该平台对电信诈骗涉案账户查询、止付和冻结业务超过65万笔,对有效切断电信诈骗资金链发挥了重...

农行广西分行原行长廖家旺受贿逾千万 一审获刑...

12月9日,广西来宾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中国农业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原行长廖家旺受贿案,对被告人廖家旺以受贿罪判...

从“百名红通”头号嫌犯杨秀珠归案看制度优势

对于那些仍在负隅顽抗的外逃腐败分子而言,他们面对的不是哪个具体的人,也不是哪个具体的部门,而是整个国家的力量。

愿社会对他们多一份牵挂

我希望社会能对他们多一份牵挂,这样犯罪就能少些,平安和喜乐必然更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