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法院与鹭江公证处“诉讼与公证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正式揭牌。该中心是思明法院与鹭江公证处为加强司法资源与公证资源有机整合的战略合作工作平台,中心设置在思明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下设调解、送达、调查取证、保全、执行、信息化建设及保障等工作组。据了解,该中心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颁布实施以来全国首家法院与公证机构实现全方位对接的工作平台。
首批工作人员已于11月7日进驻中心,开始司法送达、调查取证和公证调解等业务的试运行,效果显著,相关工作的效率较原有工作模式提升了七八倍。
“师徒制”传帮带 中心工作运转顺利
整理材料、通知、送达、跑银行和房管局、填单、记录……审判辅助业务看似简单,却与司法审判权息息相关,拆分过程需要精密的制度设计。中心试运行以来,思明法院与鹭江公证处从制度规范入手,确立技术规范,逐步梳理、摸索出一套完整的审判辅助业务工作制度,让中心工作有章可依、有规必循。
为了让新进驻中心的公证处人员迅速熟悉规范流程,思明法院采用“师徒制”的传帮带方式,从整理归类诉讼材料开始,由法官、书记员手把手地带着工作人员做业务。送达分几种、每种该怎么操作、打电话时该如何和当事人沟通、如何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房管局等打交道……不少新来的工作人员边学边感叹,“法官又要办案子、又要整材料,怎么顾得过来!”
教会了“学生”,才能解放“老师”。在法官和书记员们的悉心指导下,中心工作很快就顺利运转起来。以前案件送达是每个庭室自己负责,当事人的住址分散在各区,书记员们往往跑上一天也只能送达几件。而现在几个法庭的案件集中让中心送达,采用集约化调派模式,一个区域的材料放在一块儿送,工作效率比以前提高了七八倍:中心试运行三周以来,集中送达案件1573件;分流司法调解案件50件,协助或独立完成家事纠纷调查46件。
资源重组升级 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作为全省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示范法院,思明法院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进一步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的意见》框架规定下率先全国在司法活动中引入公证服务,旨在切实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向更深层次、领域迈进,从源头处实现纠纷分流,探索诉讼之外的争端解决模式,逐步将司法职能回归聚焦于审判主业。
中心是这一设想的具体落地。目前,中心的首要任务是把审判辅助环节剥离出来,使审判人员专心于审判工作,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到2017年上半年,中心将全方位对接法院诉前调解、委托送达、案件调查、协助保全、执行等审判辅助业务,法院可逐步实现大批量诉前分流和程序化审判辅助业务的全方位外包。未来,中心还将加入信息化应用系统,实现对审判活动的全方位实时跟踪。
作为思明法院改革探索实践道路上的重要一步,中心将不断升级,力争实现满足多元化纠纷解决需求、优化配置诉讼与公证资源、创新业务协作与信息化管理应用等职能,为第三方社会力量参与司法社会治理提供基层创新样本,推动司法与公证资源重组升级,立足司法审判职能,推动社会治理创新。(谭欣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