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法律服务延伸至乡村
四川达州652名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助力精准扶贫
今年以来,四川省达州市司法局探索开展“一村一法律顾问”专项工作,力争补齐法律服务短板,助力精准扶贫。
据达州市司法局局长蒋兴清介绍,全市共有贫困村828个,49.85万贫困人口,是四川省贫困人口最多、脱贫任务最重的州市。达州市司法局以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相结合,健全广泛覆盖的法律网络,实行3个“全覆盖”,即贫困村全覆盖、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全覆盖、法律服务内容全覆盖。
达州市所有的律师事务所和基层法律服务所都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33家律师事务所337名律师、102家基层法律服务所315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与贫困村签订了免费的法律顾问合同。一个法律服务人员结对一个或两个贫困村,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服务,对部分法律服务人员相对较少的县(区、市),达州市司法局及时调配直属律师事务所人员进行充实。
“法律顾问在村上的工作包括提供法律意见、法律咨询,提供诉讼代理、司法鉴定、公证和司法救助等法律援助,开展法治宣传,参与人民调解等。”蒋兴清告诉记者。
今年5月,高观子村贫困户王某想在本村林地发展葡萄种植,村委会干部也觉得这是带动高观子村脱贫致富的好办法,于是召开村委会研究承包方案,同时就承包期间的价格、经营范围、本村村民优先雇佣等承包细节进行了协商,最终经三分之二以上村民同意,依法形成了决议。根据决议内容,双方签订了高观子村林地承包合同。
合同签订后,王某从亲戚那里借来5万元钱,购买了相关设备,并开始对土地进行平整,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却遭到了一些村民的反对。
“当时,部分村民以外出务工对会议不知情为由,阻挠我开展工作,对土地进行破坏。村委会多次调解,他们也无动于衷,我的损失也逐渐增加。”王某说。
经此一事,王某创业的热情遭受极大打击。于是,王某要求村委会退还其交纳的承包款,而该款已分发给各村民,大部分村民又同意王某继续承包,不愿意退钱。
得知此事后,高观子村法律顾问张律师立即前往了解具体情况,并审核了村民决议和承包合同,认为本次承包合同不管从程序还是内容上均合法有效。
张律师告诉记者,部分阻挠的村民是因为不懂土地承包法而产生了误解,经过他的耐心讲解,几位反对的村民明白了道理,同意不再对王某进行阻挠。
与此同时,张律师还为王某讲解了在创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法律风险,并帮王某审核了几份拟对外签订的家禽供货协议。通过律师的介入,有效化解了矛盾。
11月2日,记者来到达州市雷音村。
今年6月,三里坪司法所的蒲正龙与雷音村签订免费法律顾问合同,开展法律服务工作。
“通过‘院坝讲法’、‘以案说法’、发放宣传资料、提供法律咨询等形式,集中宣讲了婚姻法、继承法、土地承包法等与村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蒲正龙说,他自担任该村法律顾问以来,共为村民上法治课3次,发放宣传资料2500余份,协助困难群众申请法律援助3人次,培养了一批看得懂法律、讲得出法理、用得来政策的法律明白人100名。
截至目前,全市村级法律顾问到村开展普法宣传活动876场次,受众达51300余人;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48件,提供其他法律援助事项933件,提供法律援助1829人次;代理各类民事刑事案件137件,挽回或避免经济损失660余万元;参与和指导基层矛盾纠纷1900余件,培训法律明白人5210人,解答群众法律咨询17400余次,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审查把关合同1372份。(本报记者 马利民 本报通讯员 简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