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公安部二级英模王群重返最基层
请辞派出所副所长当社区民警
不是力不从心,不是难以服众,而是想把工作做到极致
“当副所长,管的面宽了,但很多事情做得不够细致,我又不能每一件都亲自去做,这让我很焦虑。”记者近日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公安分局了解到,公安部二级英模王群请辞了已任职5年的派出所副所长职务,回到她服务了12年的汉阳区建港社区,一门心思当起了社区民警。
1988年,大专毕业的王群被招录进公安局,先后做刑警、窗口民警、治安民警、内勤民警。2004年1月23日,37岁的王群来到建港社区,成为一名社区民警,她一下子找到了感觉:帮助近百名下岗职工再就业,社区内十几年没有出现过一起刑事案件,妥善处置近600起民事纠纷……
自从王群扎根社区,各类荣誉也纷至沓来:公安部二级英模、“我最喜欢的人民警察”、全国先进工作者……汉阳区公安分局还在建港社区设立了王群警务室,希望全区的社区民警学习她的工作方法。2011年,根据上级领导安排,王群兼任洲头派出所副所长,2013年担任副所长实职,主管户政工作。
其实,王群在副所长的职位上干得不错,在全区的基层派出所考核中名列前茅。但她自认为“不能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就是一种痛苦”,去年10月,王群开始盘算重回建港社区做社区民警,她先后两次书面申请,组织经慎重考虑,最终批准了她的申请。
听说王群辞了副所长回来了,连日来,社区的一些居民纷纷上门看望王群。居民杨丽(化名)吸毒十几年,在王群的帮教下戒了毒。听说王群回到社区,杨丽高兴地说:“还是喜欢王群回来,我们都习惯她在这里。”
“回到出发的地方劲头更足了”
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建港社区位于汉阳区鹦鹉大道,靠着即将开通的地铁6号线。沿着大马路,一眼就能看到蓝白色调的一间平房立在社区大门口,这就是王群警务室。走进这个大通间,眼前的陈设很简单,一张办公桌、两个文件柜,最显眼的是墙角处,叠挂着一摞锦旗。
“旁观”居民送来一面锦旗
11月27日上午9点多,居民汪娇美送来一面特殊锦旗。她刚嫁过来,前几天来找王群办理投靠户口时,看到王群给一位智障居民办户口的全过程,那个居民家庭情况很复杂,需要很多材料和手续,但是“王户籍办得有条不紊,十分耐心,我看了很感动,就送了锦旗过来。”
不一会儿,王群从街对面的洲头派出所回到警务室,她刚帮一位居民在所里申报了二胎户口。每次有居民来办理业务,王群都会多聊多问,尽量全面了解居民家里的情况,居民以后可能会遇到什么事、可能会需要办什么手续,她就都能掌握。“比如,上次有一位居民结婚了来分户,我一边给他办理,一边跟他聊天,聊天时得知他们兄弟有三个,那我就能预计到另两个兄弟肯定也会来办分户,就一次性帮他们都分好。”
2004年到建港社区当社区民警,王群很快就爱上这份工作,爱上这里的居民们。
朋友圈里,王群的步数排行榜总排在前面,每天三点一线,家、警务室、派出所,不过几百米的范围,每天一万六七千步很常见。没有居民来办事的时候,王群就在社区里到处转,碰到居民就聊一聊,再看看社区里面有没有什么情况。
1万米我一定能赢
建港社区2000多户,5600多人,有吸毒人员50多名,他们的自制力差,必须花更多的精力“盯”住他们。
“只要坚持管,结果肯定完全不同,我适合打持久战,800米、1000米都赢不了,但1万米我一定能赢。”2008年,王群把自己的家从汉阳区最繁华的钟家村,搬到当时还属城乡接合部的建港社区,没想到这一“盯”就是十多年。如今,这些吸毒人员若有偷盗、赌博等异动,就会有人主动向她报告。
70后杨丽(化名)与王群是老相识,吸毒吸了十几年,王群先后五次送她去戒毒。
在女儿五六岁时,杨丽离婚了,女儿判给前夫,离婚后她开始吸毒,反反复复就是戒不掉。王群想着给杨丽一个念想,一份责任,说不定就能好起来。王群跟杨丽的前夫做工作,帮她把女儿争取了过来。自从跟女儿生活在一起,杨丽吸毒的情况有了好转,但依然没有断绝。
2012年,杨丽再次被送到戒毒所强戒,她在戒毒所里想了很多:“父母去世了,姊妹们不来往了,2010年我卵巢囊肿,是王群带我去医院检查,垫钱给我做手术。不吸了,总是要戒的,这次就戒掉。”
两年后,杨丽从戒毒所里出来,再也没有复吸,一开始在社区门口的餐馆打工。上周,王群看到街上贴着的地铁6号线招聘保洁人员的启事,第一时间想到了让杨丽去应聘。如今,杨丽已正式上班。
蔡婆婆跟着她帮助人
王群卸下了派出所副所长职务的消息,在社区传开了。她走出警务室,一路上,不断有居民来打招呼,向她问好。67岁的蔡婆婆抓着她的胳膊,就往自己家里拉:“走,去我家聊聊。”
15年前,蔡婆婆查出自己患了癌症,看着还没有稳定工作、没有结婚对象的儿子,她焦虑不已。2004年,王群来到了建港社区后,这事老装在心里。
武汉小龙虾协会会长陈忠生,看到王群因居民下岗再就业而苦恼,主动找上门,在社区附近开了一家虾店,一次性解决了社区十几位居民的就业,蔡婆婆的儿子还当上掌勺大厨。其间,蔡婆婆的儿子和店里的服务员相识相恋了。2010年,王群自己出钱,租了两辆小轿车,到姑娘咸宁老家去提亲。如今,虾店因为道路改造已迁走,王群又介绍蔡婆婆的儿子做协警,他已经成为一名非常优秀的协警。
“别说我自我表扬啊,我在王户籍的带动下,也开始做好事了。”蔡婆婆的帮助对象是一楼的黄婆婆,她90多岁了,行动不便,残疾儿子也几乎不能行走。每天早晨,蔡婆婆下楼时,就会在楼栋口问黄婆婆:“想吃什么早餐?需要买什么菜?”蔡婆婆就去一起买回来,送到黄婆婆家时,再帮忙把开水烧好、灌好。蔡婆婆说:“王户籍对我们这么好,我也想把爱传递下去。”
外地局长开免提向她学“工作经”
王群有时候跟居民调解或者谈心,一谈就是大半天。就算她解决不了的事情,只要居民找到她,她也会耐心聆听,帮他们想其他的解决办法。
“有很多报复社会案件的发生,都是因为当事人的情绪无法疏导,其实只要给他们一些耐心,好好听他们诉说,把他们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一起想办法,就算事情解决不了,也可以把一些恶念扼杀在萌生的时候,减少恶性案件的发生。”把工作做细致,有些事情可以在前面就做好准备,就能节省后面事发时处理的时间,这就是王群的“工作经”。
王群的工作方法和以她名字命名的警务室影响了很多人,不仅武汉很多民警到王群警务室来学习,而且经常有外地的公安局邀请她去讲课,学习她的工作方法。
去年“五一”,王群在外地开会,认识了时任咸宁市通城县公安局局长的田红强,田红强对她的工作方法很感兴趣,觉得受到了很多启发。回到通城后,田局长经常打电话给王群,询问一些社区警务问题的处理方法,王群在电话中一一解答。后来才知道,每次通话时,田局长都将电话的免提打开,让旁边的社区民警一起听电话。田局长还让很多民警到王群这里来学习她的工作方法。
如今,回到出发的地方,王群似乎劲头更足了,每天在楼栋间奔走,忙于解决居民的再就业、化解家庭邻里间纠纷、办理各种证照……她说: “社区民警让我实现了个人成就,让我找准了自己的社会定位,通过我自己带来了身边人和事的变化,这就是我的成就感。”(林慧婕 万勤 龚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