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员是公安机关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陕西省白水县公安局针对全县涉煤企业多、流动人员多、治安状况复杂的现状,以公安改革为契机,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大胆探索,创立实施了流动人员音视频管理新模式。该模式自今年5月推广运行以来,已协助破获刑事治安案件10余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30余名、抓获外省在逃人员1名。
坚持问题导向,开拓创新,建立音视频管理新模式
近年来,因煤炭经济而派生出的诸多问题成为白水县社会治安的难点。流动人员流动性强,居无定所,加之传统流动人员登记仅为一张照片和一张流动人口登记表,远远不能有效地服务治安管理和刑侦破案,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是警方面临的一大难题。
针对传统管理不能反映流动人员全貌、不能记录人员影像、不能标记人员特征、不能便捷查询人员信息等问题,白水县公安局多次召开研究分析会,广泛听取多方意见,积极征求改革方案。去年,他们聘请专业软件开发公司,依托公安网应用,成功研发了流动人员音视频管理系统。
全警动员,强势推广,实现音视频信息快采录
为确保创新工作有序开展,白水县公安局决定从涉煤企业、流动人员较集中的西固镇试点,突出“以信息管人”的思路,提出“以音视频管人”的办法,坚持视频、音频、指纹等“六个必采”,及口音、外貌等“三个着重采”信息采集工作要求,将西固辖区流动人员信息全部采集录入,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不漏登、不漏管、信息全。今年5月17日,白水县公安局在西固派出所召开了流动人口管理创新推进会,决定集中3个月时间在全县范围推广应用,掀起了流动人员信息采集大会战工作热潮。
在强化采录推动工作中,他们以“培训机制、交流机制、督导机制”为统领,以“现场会、推进会、汇报会”为推手,以“周检查、周排名、周通报”为补充,结合各派出所流动人员实际,压紧压实工作任务和责任。各派出所动员民警、警务辅助人员、治安积极分子进企业、入村组,集中对流动人员进行逐一核查、登记、采集、录入,特别统一了视频录制标准,确保了信息采集规范、准确。白水县公安局设立了个人奖励、团队奖励、优胜奖励标准和办法,对工作出色、成绩突出所队和个人,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进行奖励,以激发工作热情、鼓舞士气。
9月2日,白水县公安局召开了流动人员音视频管理工作推进会,并对完成工作突出的城关、西固、冯雷派出所进行奖励。
搭建平台,优化功能,推进音视频管理精细化
在该模式推广应用中,他们注重优化系统功能。系统登录后,有“人口、查询、系统”三个菜单,设置了流动人员信息的录入、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依托陕西省流动人员信息登记表,除基本信息录入外,还可在“修改/编辑”项继续录入音视频附件3个、照片5张、笔迹1份等。该系统由县公安局管理员设置所队名称、账号、数量,可满足存储约4万人的信息,后期根据存储情况可进一步支持扩容。
该系统还具有操作优势,摄像机、照相机、手机均可用于采集信息,可录入视频MP4格式文件,系统设置“人口、查询、系统”三个菜单,获知任何一项信息都可以进行搜索查询,具有采集、录入、操作、查询便捷的特点。运用该系统有利于智能保存信息、实时登记注销、实现动态管控,实现信息的精准比对,对快速侦破案件、预防和震慑违法犯罪具有重要作用。
科技支撑,服务实战,凸显音视频管理高效能
流动人员音视频管理系统的应用和维护,使流动人员管理更具科学性,能客观、直观地反映流动人员动态管理,更加贴近实战,更好地服务公安管理工作。
7月18日,白水县西固镇某煤业公司发生瞒报迟报的井下矿难事故,升井生还者返乡,分布5省。省市调查组及县委、县政府要求尽快确认遇难者人数和身份。白水县公安局通过流动人员音视频管理系统逐人核对,仅用1天时间便核实了所有43名升井人员和6名遇难者身份,为事故后期调查处理奠定了基础。
西固派出所在侦破一起抢劫案中,通过受害人对犯罪嫌疑人体貌特征、口音的描述,研判出嫌疑人应为外来流动人员。经受害人辨认系统人员信息,快速锁定了在煤矿务工的流动人员张某、张某某,为快速破案提供了有力依据。
下一步,他们将依托4G网络、手机客户端、二维码管理出租屋系统,创新简洁、方便的系统功能,融入大数据、云搜索,实现随时随地采集、录入、查询、比对流动人员信息,达到“管得住、控得严、抓得实、服务好”的目标。
(杨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