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上海检察官首次在司法救助中引入心理救助

2016-11-25 03:32  来源:上海法治报  责任编辑:郭美宏
字号  分享至:

  情伤难愈检察官“走心”帮忙

  去年夏天,徐汇区检察院接手了一起棘手的诈骗案件:一位女白领遭遇情感骗子损失200万元,因情伤难愈扬言要自杀。在案件审查环节,承办检察官敏锐地意识到,对被害人姚丽(化名)进行心理干预很有必要,案件线索遂同步移送至该院控申部门,绝望的女白领最终“获救”。

  据悉,这一起案件,也是全上海首例在司法救助中引入心理救助的案件。而其化解的秘诀,则完全得益于徐汇区检察院独创的“走心方式”——“心防”机制,用心理疏导方式辅助开展信访矛盾化解工作和多元化司法救助工作。

  记者近日从徐汇区检察院采访获悉,截至目前,该院已成功化解2起信访近十年的老访户,办理15起司法救助案件,发放司法救助金20余万元,开展公开听证、公开答复等公开审查活动32件,在化解处置信访方面已初显成效。

  设想启蒙

  女白领深陷甜蜜陷阱被骗200万

  控申科检察官励铮是这一起涉情感纠纷诈骗案的直接负责人。在该案移送至其所在的控申部门后,励铮首先对案情进行了前期评估。

  “也许是出于女性之间情感互通的一种天性,姚丽在和我沟通的过程中并没有太多障碍,相反她向人倾诉的意愿其实非常强烈。”经过反复多次的情感交流,励铮逐渐开始了解到发生在姚丽身上的种种故事。

  姚丽不仅生得靓丽,名校毕业后更是事业有成,活生生一个现实中的“白富美”。因为工作原因,她在几年前被总公司调派到上海。但姚丽看起来顺风顺水的人生却有一个“硬伤”:大龄剩女。眼看着年近不惑之年却依旧单身,姚丽也有些着急了。

  2013年,抱着借助婚恋网站结交一个适龄结婚对象的想法,姚丽发布了一则交友帖。帖子发出去没多久,便很快吸引到了一名“东航飞行员”的关注。

  按照姚丽的说法,起初对于这个比自己小8岁且因职业特性所限较难兼顾到家庭的男子沈斌(化名)也是顾虑颇多,但随着交流的深入,包括出于对飞行员这一特殊职业的好奇与崇拜,自己对沈斌的好感越来越多。

  天寒时主动递上的一件外大衣、生活里适时的嘘寒问暖、过马路时不经意一个绅士举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对长期处于情感空窗期的姚丽而言很是受用,此后两人便开始以“男女朋友”身份正式交往了。

  然而,随着感情的升温,沈斌却开始向姚丽提出借钱的请求,但彼时的姚丽显然是心甘情愿的。后经查实,在两人“恋爱”近两年的时间里,沈斌以投资项目、家人看病等各种虚构理由不断地向姚丽借款累计共达200万元,姚丽不仅将自己的积蓄全部提供给了沈斌,甚至还以自己的名义为“男友”向朋友借款。直至沈斌有较长一段时间未与她联系后,她才开始怀疑被骗并至公安机关报案。

  雏形初建

  适时介入心理干预解开“心锁”

  “在最初接手这一案子的时候,其实‘心防’ 机制还只是一个概念,觉得像姚丽这样的情况需要心理干预。”励铮告诉记者,沈斌到案后,姚丽得知了所有的真相,她彻底崩溃了。原来,所谓的“东航飞行员”只是沈斌编织的漂亮“外衣”,而其“画皮”下的真面目不过是一个已有家室还屡屡实施情感诈骗的惯犯。

  “在向我诉说感情经历的过程中,她几乎一直在哭。一方面她在心理上是逃避的,自己深爱的男友怎么会这样?是不是公安机关弄错了?另一方面她又不敢告诉别人,觉得这是一件丢脸的事情。”励铮告诉记者,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下,姚丽将自己禁锢得很深,整个人的生理机能都发生了改变。励铮当时的想法是,至少先缓解被害人的情绪。

  让励铮乐于见到的是,当她试探性地征求姚丽的意见,问姚丽是否需要接受专业心理专家的疏导时,姚丽迫切地表示自己很需要这样的帮助。此后,控申部门先后为姚丽安排了3名心理专家,在对其进行评估后,得出的结论为:创伤后心理抑郁。心理专家在持续跟踪辅导了一段时间后,姚丽逐渐打消了轻生的念头,并且回归到了正常的生活状态。

  去年年底,这起诈骗案在徐汇区法院开庭审理,沈斌最终被判有期徒刑13年,于姚丽而言,这样的刑罚也是对于自己这场荒唐感情的最好终结。

  事实上,这起案件也是全上海首例在司法救助中引入心理救助的案件,此次的成功给了徐汇区检察院很大的启发。当时,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同志在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就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提出相关工作要求。而落到徐汇区,伴随着2013年以来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的深入推进,徐汇区总体信访情况一直在高位运行,区内敏感区域多,多头信访、串联信访等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较为突出,对检察机关做好信访维稳工作也的确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机制完善

  借力社会第三方畅通信访工作

  如何使涉检信访依法有效稳控化解?如何通过多元化的司法救助渠道来维护区域的和谐稳定?在徐汇区检察院党组牵头下,该院开始在控申工作中探索建立“心防”工作机制,即用心理疏导方式辅助开展信访矛盾化解工作和多元化司法救助工作。

  “以往,我们所谈的司法救助更多的是经济层面的,其实心理层面的救助恰恰要比经济层面的更重要。”在采访中,作为实施“心防”工作机制的责任主体——“励铮”检察官阳光工作室的负责人励铮向记者坦言,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参照,完善机制更多的是一边摸索一边总结。

  据悉,在前期的实践基础上,徐汇区检察院有意识地将刑事案件被害人、民行案件申诉人、涉法涉诉信访人等纳入“心防”工作的对象。而针对每一个需要“心防”机制帮助的对象,徐汇区检察院还制定了前期、中期及后期的全流程进阶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再制定并落实下一阶段更具针对性的工作措施。

  “前期评估把握的是一个准入门槛。比如对于因案件发生或不认可案件司法裁决结果而出现精神和心理障碍的刑事案件、民行申诉案件当事人,由相关办案部门出具需要提供心理疏导服务的初审意见,控申部门审核后转入司法救助程序办理。”励铮向记者介绍,中期评估为的是及时检视措施利弊,而后期评估主要是为了跟踪巩固工作效果,“防止信访人被其他不良因素干扰而出现‘翻烧饼’ 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在徐汇区检察院独创的这一套“心防”机制中,还巧妙地通过借力社会第三方,搭建起了一个“大融合”的工作平台。不仅与市精神卫生中心、上师大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等单位开展共建,吸纳了数十名具有国家二级以上资质的心理咨询师,还与徐汇区司法局协商组建了律师参与涉法涉诉信访接处成员库,让律师直接参与到窗口接访、义务法律咨询等工作中,并作为第三方全程监督检察院处置信访案件。

  成效凸现

  成功化解2起信访近十年老访户

  在近日召开的徐汇区检察院“‘心防’ 工作机制建设”主题研讨会上,该院公布了自该机制探索实施一年以来的成果。记者获悉,截至目前,该院已成功化解2起信访近十年的老访户,办理15起司法救助案件,发放司法救助金20余万元,开展了心理咨询、协调就业等多种形式的司法救助。

  在其中一起信访8年的案件中,一对兄妹因母亲留下的房产结仇,上世纪90年代知青小妹回沪,兄长郭老大同意房屋由小妹一家单独居住,自己则强调“不要房子钱”并在收条上签了名。然而,随着上海房价的水涨船高、兄妹各家风水轮流转,当初经济困难的小妹家如今已发家致富,各打算盘的四兄妹为了争房产,遂起诉小妹确认房屋产权人为四兄妹共有。然而郭老大却因当年的签名败诉。

  “此后,郭老大夫妇便把怨恨转嫁到司法机关,每周三跑人大,每周四上午跑信访办和我院,甚至还做出一系列过激行为。”励铮告诉记者,为了赢得郭老大夫妇的信任,徐汇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张伟国亲自出马,及时组织专门工作小组,固定其诉求,后又与区人大、区委政法委、区法院、龙华街道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实施化解方案,最终使这起历时8年多的信访矛盾得以成功化解。

  “当我们看到有人信访了近十年,通过我们的工作,最终将他拉回到了理性生活的状态,我们工作的价值就真正体现出来了。”徐汇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张伟国告诉记者,“心防”机制的成效除了案结事了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希望信访人的生活回归理性。

  研讨会上,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易益典教授评价认为,“心防”机制工作模式,是信访工作创新的一个重要步骤,它的意义其一体现在法治化,更重要的是科学化,把心理预防引入到信访机制在思想上有创新意义。

  “我们希望,通过深化‘心防’ 工作机制建设,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不仅是刚硬的、也是温暖的,从而提升群众对司法工作的获得感,最终有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徐汇区检察院检察长杨慧这样阐述道。

相关报道

江西丰城电厂"11.24"事故现场搜救基本结束

截至20时,事故造成67人死亡,3人受伤,其中1人正在抢救。善后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国家安监总局原局长杨栋梁受贿、贪污案一审开庭

杨栋梁当庭表示认罪、悔罪。庭审结束后法庭宣布休庭,择期宣判。

互联网未来怎么走 听听9位互联网巨头怎么说

坚信年轻人,坚信中国的变化,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对传统行业、对生活服务领域的改造刚刚开始。

十年检察情

在这里,我看到了兄弟姐妹般的团结,看到奔波忙碌的充实,看到了以院为家、无私进取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