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福建厦门:数据开道 “e路”平安

2016-11-19 23:55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郭美宏
字号  分享至:

  近年来,福建省厦门市主动顺应“互联网+”时代的新变化,积极探索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寻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有效整合全市各种信息资源,建成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平台、网格化信息平台和“i厦门”一站式惠民服务平台、“互联网+群防群治”平台等四大运用平台,实现了数据大融合、业务大协同、治理大联动,初步探索形成了一条符合时代特征、富有厦门特色的社会治理新路子。

  在中国社科院2015年《公共服务蓝皮书》中,厦门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名全国第三;在中国科学院2016年《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中,厦门市在全国40个被调查城市中幸福感排名第一。

  跨界联动

  构建全域立体化防控

  美丽厦门,平安先行。平安的核心就是群众的安全感。

  从最早的倡导建立社区巡逻队,到后来全市开始建立社区网格化管理,组建“红袖标”平安志愿者队伍,再到今年创造性地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传统群防群治深度融合,厦门的群防群治工作已经由以往简单的初步带动、粗放式投入模式,转变为依靠网络信息化系统,实现自愿参与、精确投放,真正实现高效惠民的目标。

  今年8月初,由厦门市委政法委(综治办)、厦门市公安局开发并大力推广的“互联网+群防群治”平台正式上线。这款名为“厦门百姓”的app群防工作平台集群防管理、信息采集、宣传学习、线索举报等多功能于一身,广泛吸纳热心群众、社区网格员、出租房东、物流快递员工、环卫工人、停车管理员等社会各界群众注册加入,巧妙地将群众请进警方“朋友圈”,实现社会力量参与群防从“被动”向“主动”的华丽转变,让守护平安真正深入人心,成为青年群体追逐的生活新风尚。

  打破部门壁垒,实现跨界联动、资源共享,这是厦门各政法、综治部门应对日趋多元、复杂社会风险提出的划时代新理念。

  理念创新,带来方法创新。一年前,在厦门市委、市政府、市委政法委的高度重视下,全省唯一以市一级的反诈骗平台——厦门市反诈骗中心应运而生。相比全国其他地方的反诈骗平台,该中心由公安、银行、通讯、网络等合署办公,构建“跨界联动、以快制快,数据围剿、源头阻断”的打击防范新模式,反诈骗“厦门经验”得到中央政法委和公安部高度肯定,在全国推广,已有超3000人次来厦学习反诈骗的“厦门经验”。

  今年年初,公安部确定在全国建立七个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研判分中心,厦门作为七个分中心之一,被升格为全国反诈骗“东南战区”,负责着东南沿海城市反诈骗的研判工作。

  厦门市反诈骗中心以此为契机,开始启动厦门反诈骗2.0新版本——建立“厦门市网络诈骗防控平台”,以大数据、大情报为基础,打造了诈骗电话技术反制系统——“火眼”,并联合阿里巴巴和360等平台,对电信网络诈骗进行预测、预判,达到先发制人的目标。

  截至2016年10月31日,厦门市反诈骗中心共关停、拦截各类诈骗电话2.5万个,成功拦截电信诈骗1210起,冻结涉案资金5166万元。2015年下半年,电信诈骗发案同比下降13.84%,2016年1-10月,电信诈骗发案同比下降30.88%。

  联网互动

  铺就纠纷解决“快速通道”

  分流与过滤矛盾纠纷,厦门起步较早。

  从小嶝岛的“好厝边会所”打响,到澳头社区“公亲会”、海沧洪塘“言和堂”、莲塘村“宗亲会”,厦门一个个民间调解机构品牌正响;同安竹坝的涉侨调委会、汀溪生态保护调委会,夏商(江头)农产品批发市场调委会等,厦门的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建设日趋完善,已经成为纠纷双方乐于首选的解决纠纷的途径。近年来,厦门市先后培育发展了290多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覆盖医疗卫生、交通事故、劳动争议等30多个行业领域,年均化解各类行业纠纷4000余件。初步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多元调解工作体系,在化解社会矛盾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15年5月1日,《厦门经济特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进条例》正式实施,此项地方性法规乃全国首部。其中,“无争议事实记载”“无异议调解方案认可”“政府购买调解服务”“非诉讼法律援助”等机制的创设,引起了全国的瞩目。

  经过一年来的广泛宣传发动,《条例》的主要精神、纠纷多元化解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和各部门的广泛共识。越来越多的市民认识到,遇上矛盾纠纷,不一定非得闹上法庭,大家还可以选择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解决方式。这些快速、便捷的解决方式,让广大群众真切地享受到机制改革创新带来的“红利”。

  近年来,厦门市积极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与网络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把调解工作“搬至”互联网,开启了“互联网+纠纷调解”的新模式,有效地打破时空限制,回应了群众低成本、高效率化解矛盾纠纷的新要求。

  在全省法院首创网络调解室,开展网络调解、远程调解;同安区道路交通法庭搭建“互联网+”机动车辆保险平台,有效地提升了道路交通纠纷化解效率;推出“海沧调解在线APP”,形成在线答疑、线上预约、线下调解等功能为一体的调解平台……

  自贸区落地厦门,不仅是机遇,更是挑战。为更好服务自贸区发展,厦门市在化解涉外矛盾纠纷上也是下了一番功夫。厦门市仲裁委在厦门自贸片区设立了“国际商事仲裁院”“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构建集仲裁、调解、专家评审、中立评估等方式为一体的多元化商事纠纷解决服务平台。

  据统计,从2015年6月成立以来至当年年底,共受理仲裁案件74件、标的累计9.89亿元,为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市中级人民法院、厦门海事法院分别推动设立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仲裁院,积极服务保障区域性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中心的建设。

  四级联动

  智慧社区更好服务群众

  一名社工,一台电脑,不到半小时,辖区内230栋楼内住户的信息便统计完毕,一份与人防演练相关的分析数据也随之生成。而在实行信息化以前,完成同样的工作,必须由20余名社工挨家挨户上门收集信息,耗时至少5天。

  社工的减负,得益于厦门市2014年5月起陆续投入运行的“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其“一本账”的平台特色,使系统间可共享信息、协同业务和同步更新,形成市、区、街道、社区的四级联动。在年初举办的第五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上,该平台荣获“2014全国智慧治理优秀案例”。

  2015年,厦门市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推行“一站式”“管家式”“菜单式”等人性化服务。同时,结合“智慧社区”建设,以社区和居民需求为导向,开发积分入学、居民信息证明套打等功能模块以及手机客户端、社区互动等特色应用,推动网格化信息平台优化升级。加快“i厦门”一站式惠民平台建设,整合280余项为民服务项目,开通“i厦门”微信版,将27项民生服务“搬”上微信平台。

  在厦门,只需关注一个微信号,便可轻轻松松地证明“我妈是我妈”;打开手机软件,就能迅速知道公交车什么时候到站;使用“智慧交通”的手段处理交通事故,平均耗时仅6分钟……作为首批创建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厦门的信息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在此基础上,厦门借助“互联网+”、“云服务”信息技术和“i厦门”等服务平台,加强平台智慧融合,重点针对应急处突、物业管理、美化绿化、治安防范等事项,以及社区养老、扶残助孤、购物出行、医疗康复等服务需求,建立社区信息档案智能化管理等特色服务模块。

  同时,开发普及“平安铃”“一键通”等可穿戴设备,并和社区网格化平台联动,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对象提供全天候的应急响应。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实现市12349养老信息化平台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对接,打造“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

  目前,厦门全市6个区、38个镇(街)、494个村(居)网格化信息平台已100%建成,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

  作为海水环绕的厦门,联网共享、联动高效的网格化服务管理让鹭岛不再“海漂”,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2016年,一张精密的高效服务网覆盖在厦门上空,美丽厦门尽显宜居。

相关报道

聚焦:从硅谷到乌镇,看中国数字经济蜕变

11月16日-18日,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高朋满座,贵宾云集,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来到这里,畅谈互联网治理...

传媒大学女生被害案嫌犯受审:认罪未道歉

被告人李斯达以拍电影为名,骗出中国传媒大学女同学周云露并将她残忍杀害,其被指控故意杀人罪受审,该案不公开开庭。

揭秘公安部疑难命案积案攻坚行动中不为人知的细节

案件一日不破,群众一日不安,民警一日不休。案件侦破后,逝者得以安息,生者得以告慰,法律的尊严得以彰显。

无悔誓言

我有幸可以成为一个执笔者,为监狱人民警察这个群体“发言”,即便创作的过程再苦,再难,也是值得的,而这也是我的无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