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社区都有警务室,天天都能见到民警,不仅案件少了,遇到纠纷、难事也有人过问了。”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公安局惠农分局红果子派出所辖区,只要提起警务室,村民们都会纷纷竖起大拇指。
针对辖区外来务工人员众多,大量社会矛盾凸显,社会治安形势日趋复杂的实际,红果子派出所及时调整思路,把警务室建设作为开展群众工作、维护辖区稳定的重点紧抓不放,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强力推进,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礼和警务室建设,与辖区群众零距离接触,构建起和谐警民关系。
科学布局,构筑覆盖一线的警务网
礼和乡是派出所辖区最大的回族聚居乡镇,地理位置特殊,治安情况复杂。由于警力有限,一些村难管难控,治安、刑事案件时有发生。红果子派出所依托礼和警务室,将防范打击触角延伸至最前沿。
他们加强治安隐患大排查,对案件多发村、治安复杂部位,通过巡逻排查等方式,收集信息,及时上报不稳定因素信息21条,切实把治安隐患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矛盾不上交、不转化、不升级。
他们充分发挥社区警务室人熟、地熟、环境熟的优势,依托“一村一警”社区警务工作平台,组织民警走街串巷、深入社区、进村入户,对涉黄涉赌活动发生率较高的出租房等重点部位进行地毯式摸排,全面清理死角,共检查各类场所32家,查出5名未按规定申报暂住户口登记人员,收缴赌博游戏机1台,查封无证经营棋牌室1家,查获赌博案件3起,打击处理12人,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实现了警务高效运转及治安无盲区覆盖。
依靠群众,筑牢平安稳定的防护墙
充分发挥警务室维稳防控第一阵地的职能作用,加强警民互动,联手共同筑牢维护辖区平安稳定的防护墙。礼和警务室实行“1+N”模式,以综治办为中心,由社区民警、警务辅助人员、司法所、禁毒专干、土地站、村委会干部等组成联防组织,推行点、线、面结合的动态化巡逻防控模式,形成灵敏高效的防范体系,大大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
今年2月,警务室值班民警接群众报警,称几分钟前其停放在自家院子内的摩托车被盗。民警迅速将警情传达到巡逻队员。几分钟后,推着被盗车刚刚露头的杨某便被巡逻人员抓获。从报案到破获,前后不过10分钟。
他们积极发挥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作用,在密织治安防范网络的同时,积极推行辖区群众广泛参与的矛盾纠纷调解机制,以警务室为主体,从村居干部中聘用优秀调解员,在发生纠纷时,针对不同当事人的性格特点和矛盾纠纷情况,及时联系调解,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0余起,调处成功率达91%以上,并注重进行跟踪回访,防止矛盾纠纷激化。
让群众力量参与巡逻防控,让社会力量参与矛盾调解,礼和警务室充分发挥警务效能最大化,使辖区治安隐患和矛盾得以早发现、早控制、早消除。
贴心服务,架起警民沟通连心桥
“只要您一个电话、一条短信,我们会立刻为您上门办理暂住证件!”这是礼和警务室的服务承诺。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红果子派出所要求各警务室进一步加强警务工作主动性、灵活性,关注民生,服务群众,积极推行便民利民服务举措,用心架起警民“连心桥”。
礼和警务室积极回应群众需求,及时开通了“警务室零距离”服务,几乎涵盖了派出所的所有业务,使群众到警务室办事就像去邻居家串门一样方便。红果子派出所坚持把警务室建设当成群众的民心工程来抓,进一步延伸警务室服务群众、满足群众的功能作用,开展窗口服务进村,办证送证服务入户活动,实现户政窗口服务前移,受理出生报户、户口迁转、户口簿、身份证等户政业务,对残疾人、孤寡老人、留守妇女儿童等人群主动上门服务,为群众上门服务16人次,送证上门8人次。
社区民警通过上门走访、召开警民恳谈会了解群众思想动态,全面收集意见,围绕“治安好不好、作风行不行、满意不满意”为主要内容,让群众“点对点”评查,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逐一进行整改,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反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特色警务,打造群众满意金字招牌
红果子派出所以警务工作室为基础,推行“建、访、尊、送、打”五字工作法开展工作。即建组织、建机制、建队伍;基层组织必访、社会法治治理必访、重点人员必访;尊重民族信仰、尊重风俗习惯;送法治、送科技、送政策;依法打击、依法取缔。
自礼和警务室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带给群众的不只是方便服务和厚重的安全感,更是红果子派出所执法为民理念的转变,寄托着民警们炽热的爱民之情,拉近了与群众的感情距离,满足了群众最迫切、最急需的期待和要求,成为让群众满意的金字招牌。
(苏婕 张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