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公安与这座城市一同发展、成长,如果说“拓荒牛”象征深圳的开拓进取,那么深圳公安便是牛犄角上最锐利的角尖,刺破黑暗,守护拓荒者的平安。
筑墙:科技护城,信息引领,开创精兵强警之路
深圳公安在新一轮改革中突破以往增加机构、增加警力的传统思维,以科技创新破题,以构筑“科技护城墙”为主线,以大情报为引领,努力破解治安困局,开创了一条警力无增长前提下的“精兵强警”之路。自2014年3月启动“科技护城墙”建设,至2015年8月初步建成,目前全市已建成三级情报中心170个,培养三级情报官近万人,建成前端感知设备75万个,汇集数据数百亿条,并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构建智慧型、主动式城市安全防护体系。
“科技护城墙”建设的成效,通过社会治安的持续好转来体现。2015年,深圳110刑事治安总警情同比下降10.2%;破获刑事案件同比上升4.5%。今年前10个月,深圳110刑事治安总警情在此前已连续7年下降的基础上,又同比下降24.6%。
织网:立体多维,智能感知,破解动态治安难题
“科技护城墙”建设,首先在于织网。通过编织起立体多维的“智能感知网”,实现多层围合、多维采集、多网叠加。
深圳在近百个市际出入通道安装了2300多套信息采集感知设备,形成“城际电子围合”;在全市重点部位和人群密集区域布建视频探头1.3万套,形成核心区围合;在211个“城中村”安装15万套“视频+门禁”系统,形成社区“科技围合”;与本市多个政府部门及公共事业机构、多省市建立数据共享及信息交流机制,初步形成了跨部门、跨区域联动围合。
信息:突破机制,全链运作,催生全新警务模式
深圳公安勇于突破,全链条推行“大情报+”应用,由此催生出了一套高效集约、体系作战的全新警务模式。
首先是突破信息壁垒,汇聚数据海洋全网运算。深圳将全市各分局、各警种掌握的非涉密数据全部整合进市公安局数据库,统一标准,规范存储,目前已汇集各类数据数百亿条;将指挥、信息、科信、刑侦等部门的系统集群整合升级为“云平台”,实行“一个账号、一个平台、全网通行”,实现了“只需在云平台上发起请求,每组数据都参与碰撞比对,每个系统都参与合成运算”。
其次是突破机制障碍,打造三级信息保障架构。深圳建成了市公安局、警种和分局、基层派出所三级情报中心共170个,还组建了情报官、情报分析师、信息员三级队伍,这一架构实现了三位一体的信息保障,全局互为支撑,互为响应,全方位、全时空保障警务运作。
此外,深圳还着力突破信息应用局限。通过激励基层一线“微改革、微创新”,依托市局大情报平台开发四大类46个应用APP,向全警提供信息研判、比对碰撞、服务民生等应用工具。依托三级架构,推动信息流与业务流融合,提升了警务效能。
实战:面向应用,紧贴民生,持续释放改革红利
随着“科技护城墙”建设的推进,深圳的治安预警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从以往的“被动型”向“先发式”转变。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警方通过大数据能够提前预判,提前采取应对措施,社会治安管控能力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深圳的精确打击能力也不断提升,严打整治从“粗放型”向“精准化”转变。2014年以来,深圳开展反恐、禁毒、扫黄、反诈骗等各类专项行动60余次,均实现“小投入、短时间、大战果”;命案的平均破案周期从13天缩短为3天,平均破案成本由每起10万元降至每起3万元;“破一起、带一串、挖一伙”成为了普遍现象。
此外,深圳警方服务民生的能力也借助科技创新得到不断提升。通过整合公安内部的民生警务数据,让老百姓一次采集录入,全城全业务链通用,还依托深圳强大的信息产业基础,积极与科技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在微信平台上构建民生警务服务平台,实现了公安户政、出入境、车驾管等民生警务的一站式预约和办理服务,让群众真正分享和感受互联网+时代方便快捷的在线警务服务。
(周保军 宋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