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群众依法维权意识越来越强,但受法律知识有限及法律更新频繁等因素制约,人们在“如何用法”这一问题上经常显得不知所措,这也间接造成矛盾激化等问题。对此,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法学会为推进法律服务有效融入社会治理,于今年年初组建了法律服务中心。至今,初步实现了北三区街道中心、所、站点三位一体的法律咨询服务格局,在145个社区建立法律咨询服务站点。
齐齐哈尔市法学会成立法学法律专家团队,团队15名法学专家和律师均为齐齐哈尔市知名的法学法律界人士,法律志愿者由来自该市高校法律专业的大学生组成,无偿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矛盾化解、扶贫帮困等公益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专业的法律服务。截至目前,受援人数达21名,法律咨询服务所共无偿接待群众咨询1200余人次,代写法律文书135份,处理法律纠纷案件363起。
家住彩虹街道赵园小区的73岁居民滕淑荣,与老伴是半路夫妻,共同生活了20年,今年老伴因病离世后,滕淑荣与其老伴的子女就遗产事宜产生纠纷。因经济困难及身患重病,无经济能力诉讼的情况下,她向赵园社区工作人员求助。社区立即与入驻彩虹街道的市法学会法律咨询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经核实滕淑荣符合援助条件,法学会派出知名律师贾弘英为其无偿提供诉讼,帮助其收集证据、整理资料,现该案件已进入司法程序;青云社区两家住户因漏水问题,在社区工作人员多次调处无果的情况下,一个电话,通过律师的以案说法,双方和解;太阳社区一住户家太阳能热水器爆裂,矛盾升级,两家互相砸门恶语相向,最终在律师的调解下握手言和,受损一方得到合理赔偿……
为更好地服务于民,市法学会145个工作站均设立在社区,每个社区还张贴了多名法学专家、律师的联系电话和业务专长简介,方便电话咨询,让群众随时得到法律服务。同时,还对青少年、农民工、低保户等困难弱势群体,开辟绿色通道,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齐齐哈尔市法学会副秘书长、市法律服务中心主任于晓明表示,法学专家和律师进社区,零距离服务群众,最大的优势就是将矛盾化解在双方走法律程序之前,避免了矛盾升级从而引发的上访事件或恶性案件,同时还节约了双方的时间和诉讼成本。此外,针对带有社会普遍性高发性的案例,例如电信诈骗、非法集资、家庭遗产纠纷等法律问题,针对不同社区的具体情况,将施行订单式法律服务,百姓需要哪方面的法律知识呼声高,市法学会和法律服务中心就会派出哪方面的法学专家和律师进行讲解。下一步,法律进社区的触角,还将伸展到外县,力争早日在全市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