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浙江新昌市民俞女士给自己在新昌县公安局上班的一个朋友打电话。挂掉电话后,俞女士的手机里收到了一条短信,提醒她注意防范通信网络诈骗。
看完短信后,俞女士点开微信,查看关注的公众号发布的消息,刚好看到“新昌公安”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双十一网购,看到“http”时千万要小心!》的内容,她觉得里面的内容对她很有警示作用,动手点了个赞,然后将文章转发到了自己的朋友圈,提醒大家一起注意防范。
给来电话的人发短消息提醒防范,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预警信息,这是新昌警方防骗宣传的两个重要阵地。为什么要利用这两个主阵地宣传防骗?原来新昌警方曾对发生在该县的通信网络诈骗案件进行梳理,发现受害者以年轻女性居多。“这就说明这个群体的防范意识需要加强。”新昌县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短信、微信是这个群体的主要聊天方式,利用它们发布防范信息针对性比较强。
据统计,今年以来新昌警方已经利用这两个平台发布了200余条防诈骗消息。
这两个防骗手段的效果好不好?一个例子足以说明:就在11月10日,有人在新昌本地一个比较热门的网站上发布消息,称其遭遇一冒充警察诈骗的电话,还将对方实施诈骗的详细记录放在网上,提醒网民注意。有网友在下面询问为什么能够快速识破是诈骗,该网民称因为新昌警方平时已经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了宣传。就在前几天,其外出旅游,连旅游的旅行袋上都印制了防范宣传的内容,所以在接到电话的那一刻就已经意识到对方是骗子。下面跟帖回复的网民纷纷表示警方的提醒很重要,防范诈骗更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
此外,新昌警方还在新昌本地的论坛上设置防范诈骗内容的飘窗,每个进论坛的人都能看到。
(吴江英 孙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