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丘市人民检察院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青年干警教育培养管理的组织模式,组织35岁以下的青年干警成立“青年干警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青工委”),探索出一条青年干警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能动服务的新路子,促进支撑干警素质养成,带动提升队伍整体素质能力,有力保障推动了全院工作创新争优。安丘市人民检察院被省院记“集体二等功”,先后有12名青年干警被选拔到中层领导岗位,26名青年干警成长为业务能手、工作标兵,“青工委”荣获省“五四”红旗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一、丰富青年干警教育培训载体,激励提升业务素养
“青工委”牵头拟定了《关于加强青年干警教育培养管理的意见》,为每名青年干警建立了包含教育培训、谈心谈话、结对帮带、请假考勤、考核奖惩、廉洁自律等内容的个性化成长档案,对干警进行动态跟踪考察。推行结对带教的“青年导师”制,选派工作经验丰富的检察官对新招录的青年干警实行入岗带教,帮助尽快熟悉岗位基础技能。在此基础上,推行检察业务骨干与青年干警自愿结对,定向带教实训。对在带教中脱颖而出的优秀干警,实行重点带教,由业务精湛的资深检察官进一步指导提升。通过“传、帮、带、训”,让青年干警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检察业务核心内容,加快人才成长。顺应依法治国新形势对干警综合能力的新要求,组织干警赴浙江大学集训,开展“周五大讲堂”、模拟法庭论辩赛、电子证据采集、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实训等岗位练兵、业务竞赛活动。安排青年干警轮流列席党组会和检委会,研发“勤绩展示平台”软件,让干警的日常工作业绩动态展现在机关局域网上,开展“青年之星”、“办案能手”评选等活动,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激发了干警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活力,涌现出全省十佳公诉人、全省优秀检察官、潍坊市优秀共产党员等一批业务能手和先进个人。
二、搭建青年干警成长砺炼平台,促进提升群众工作能力
为增强青年干警的群众观念和执法为民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服务群众工作能力,“青工委”定期组织干警到派驻检察室和控申接访室轮岗锻炼,走基层,接地气,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安丘市人民检察院青年干警在派驻景芝检察室轮岗锻炼期间,走访发现辖区一单身老人李某某户头上多挂出一名年轻女子的户口,及时将这一线索反馈上报,并监督派出所将该女子的户口迁出,同时协调民政部门为老人办理了五保金,维护了老人的合法权益。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期间,结合开展“五进两服务”、“第一书记”包村联户、“接地气、连民心、促和谐”大走访、精准扶贫等活动,组织青年干警深入到村头、地头、炕头走访基层群众,开展法律、政策咨询服务,化解矛盾纠纷,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通过学习党章党规,到临沂接受革命传统和党性教育,开展“与阳光为伍,与正义为伍,与卓越为伍”院训大讨论,引导干警增强政治意识和纪律观念,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凝聚了青春检察正能量。
三、发挥青年干警主体作用,带动引领品牌建设
为充分发挥“青工委”骨干力量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全院工作创新创优,全省十佳公诉人、公诉科科长王玉亮领衔设立“王玉亮公诉工作室”,以打造“品质公诉”、“阳光公诉”、“人文公诉”为目标,充分发挥王玉亮法学理论功底扎实、公诉业务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定期组织干警开展“我析疑案”沙龙、公诉讲堂、听庭评议、案件质量评查等活动,就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定性、量刑、法律文书制作、案件汇报等开展研讨交流,增长办案经验,增加知识储备,有力带动了青年刑检队伍的成长。对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等专业性较强的案件,成立专业检察官办案组,在全省检察机关率先探索实施“生态修复补偿”机制,对非法采矿、污染环境等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4起公诉案件,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追偿因犯罪行为给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造成的损失230余万元,增强了办案的质量和效果。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目标,工作室牵头成立“青年检察官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普法、依法治市,与教育部门联合开展“法润校园·阳光守护”活动,10名青年检察官被聘为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通过开展普法巡讲、救助生活困难儿童、监督参与“小饭桌”、“小网吧”、“黑校车”等校园安全综合整治活动,积极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树立了青年检察官立足检察、关爱社会的良好形象,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好评。工作室先后荣获全省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巾帼文明岗”、潍坊市“青年文明号”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