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惧路途遥远,风尘仆仆;你打扫庭院,在家门口翘首期盼。见面的那一刻,我们双手紧握,这是一次紧紧的,深情的、特别不一般的握手。因为,从此,我们成为“一家人”。
16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干部,11月12日,千里迢迢,与喀什地区疏附县站敏乡木苏玛阿恰皮拉勒村16户群众正式“结对认亲”。
知道跟自己“结对认亲”的亲戚很快要来,老党员孜乃提?卡斯穆早早就在村委会等候,自治区党委副秘书长、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王明山一下车,握住老人家的手,“让您久等了!”“能见到你们,就好,我很高兴!”72岁的孜乃提?卡斯穆的左眼患有白内障,她抬头努力看着眼前的“新亲戚”到底长啥样?他扶着老人家说,“您比我母亲小两岁,以后就叫您姨。”
孜乃提大妈有两个儿子,五个孙子。虽然,家里不富裕,但一家人平平安安。目前,孜乃提大妈跟二儿子一起居住。
“生活怎么样现在?”“有党和政府的关怀,我们现在生活的越来越好!”“身体呢?”“好的呢!前几天有点咳嗽,现在好多了。” “这是我第一次来看望您,以后会带着家人一起来看望您。”……两人不时用维吾尔语、汉语穿插交流着。
在孜乃提大妈的二儿子家里,王明山盘腿坐在她旁边,将剥好的一捧石榴籽放到老人家手里,老人笑的合不拢嘴,“现在生活好,没啥困难。我就想教育好子女,感恩党和政府,把自己的日子过好。”王书记对老人家说,“现在党的惠民政策越来越好,我们就应该把生活过得更好。与各民族群众多交流,多交往,多做民族团结的事儿,要让我们的家园更和谐,更幸福!”他还叮嘱自治区党委政法委“访惠聚”住村工作组,“要把老百姓的事儿当作自己家的事儿,一丝不苟,扎扎实实落到实处。”
王明山专门查看了孜乃提大妈即将搬进的安居富民房,并叮嘱自治区党委政法委“访惠聚”住村工作组,“要把老百姓的事儿当作自己家的事儿,一丝不苟,扎扎实实落到实处。
为了让村里的18户贫困户在搬进安居富民房后,出行方便,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协调交通建设部门,铺设了一条柏油路。目前,路面平整工程已经完成。
孜乃提大妈家其乐融融,机关干部古力?哈力克也将带来的见面礼送到了“亲戚”比力克孜?伊麻木家里,这是古力?哈力克认的第八户“亲戚”。
连续2年,600个日日夜夜,古力?哈力克作为“访惠聚”住村工作组干部,早已成为村里的一员,情感融到了这里的一草一木。
当村里的十几名妇女围着她,一一拥抱时,她们眼中都是泪水,阿布都热大妈说,“古力是个好孩子,她可是把这里当作她第二个家了!”
“古力是我们的老师,姐姐,是孩子们的最喜爱的古力妈妈!”村小学教师麦尔艳姑丽?阿布力米提一年多没见到古力?哈力克了,“村民们知道政法委的干部来结对认亲,都很高兴,他们自发来,过会儿还要去广场跳麦西来甫!”
看到“好巴郎”乃比江?依不拉伊木又回到了“我们村”,103岁的老寿星吐汗奶奶摸着他的脸说,“好啊,好啊!”
乃比江?依不拉伊木是自治区党委政法委“转变作风服务基层”工作组组长,自2013年到2014年住村工作,从那以后,2村就成了他常说的“我们村”,村民们也都成了他的“亲戚”。
见到村民们,他又把当时在工作组的劲头儿拿出来,开始宣讲,“自治区召开了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动员大会,动员每一名干部各族群众结对认亲,结了对,认了亲,我们来看你们,也欢迎你们到我们家里走走坐坐,咱们以后就真正成为一家人。”
机关干部高峰一把抱起买买提依明?哈克的小女儿,“叫他尕(汉语:叔叔)!”哈克大哥是2村的保安,和高峰年纪相仿,哥俩儿谈得最多的是如何增加家里的收入。
看到74岁的亚森?艾麦提大叔爱吃凉粉,机关干部曹明不停地往老人碗里放,“大叔,你记住,我的名字叫曹明,曹明,一定要记住。”考虑到亚森家里的特殊性,曹明与村委会几名干部交换意见,“想办法帮助老人解决实际困难。”
机关干部孙华昌有了一个新名字——库尔班江。这可是“亲戚”阿布都热西提?乌斯曼冥思苦想了好几天,才想出的“好名字”。在“亲戚”家,库尔班江用“半瓶晃悠“的维吾尔语与阿布都热西提?乌斯曼连比带划,笑声满堂。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坚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做”。
通过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植入各族干部群众的心田,生根、开花、结果,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巩固发展民族团结,让民族团结之花盛开。
此时,天山南北,如同自治区党委政法委机关领导干部这样,认个亲、串串门、一家人聊聊天,一对一暖人心的事,正在新疆更多地方发生。(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