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西乡塘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密切关注辖区治安动态。
今年6月28日,来自中央综治办、全国15个省(区、市)综治办的代表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三级综治中心参观,不少代表对南宁西乡塘区推进“三网融合”(综治信息系统、综治视联网、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在综治维稳工作中发挥的作用给予了赞许。当天在南宁市综治中心,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中央综治办主任陈训秋对南宁的综治信息化建设工作给予高度肯定。
这些成果的取得,源自于首府综治干部的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和辛劳付出,不仅获得广大同行的称赞,也得到了领导层的充分肯定和广大市民的点赞。
近年来,南宁市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将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作为深化平安南宁、法治南宁建设和保障社会大局稳定的重要抓手,强力推进综治信息化建设,充分应用大数据、“云平台”等科技手段,不断提升首府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和实战化能力。 监控探头+ 综治E通手机, 辖区治安“尽收眼底”
今年3月16日,南宁万秀村一队的林某某发现自己的电动自行车不见了,他立即找到护村队队长廖永国一起到村里的综治中心,一路追踪查看视频监控,结果发现窃贼作案后把车推到万秀村五队。护村队一面向警方报告,一面向窃贼逃跑的方向追去,最后护村队员与南宁市公安局西乡塘分局民警将这2名窃贼抓获,缴获被盗电动自行车一辆。
“唉,刚刚得手半个小时,就被逮到了……”在派出所里,两名窃贼禁不住感叹。
遍布南宁市各个角落的15万个视频监控,犹如一双双天眼,将辖区治安“尽收眼底”。近年来,南宁市先后投入7亿多元建设了南宁市社会管理视频监控系统一、二、三期工程,共完成高清视频监控探头建设8205个,全市主要道路、出入卡口、重点场所基本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市、县(区)二级公安视频监控联网系统基本建成,视频监控技术在南宁市社会治理和公安工作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为打击违法犯罪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极大地震慑了犯罪分子。
除了“天网”工程,治安重点单位视频监控探头建设得到大力推进。近年来,由公安局统一技术规范和统一进行联网监控,治安重点单位(党政机关、学校、医院、金融机构、小区、商场、大型场馆)自行投资建设了近6万个监控探头。
南宁市将社会视频监控探头建设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中,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对综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近年来,南宁市积极把农村科技防范+十户联防项目、城市“三无小区”(无视频监控、无物业管理、无保安值守)治安防控项目、技防入户工程和公交车安装视频监控探头建设项目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每年投入2000万元,发动和引导社会力量、广大群众投入资金上亿元,累计建成各类视频监控探头共8万多个,有效地防止和减少了公共汽车扒窃、抢夺等案件的发生。
此外,南宁市按照“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科学地将300户至500户、1500人至2000人(实有人口)规模划分为一个网格。目前全市划分8623个网格,已配备到位网格员6000人,配备综治E通手机6000部。
每天,网格员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走动,通过配置的综治E通手机把工作中发现的城市乱象、治安乱点等各类问题拍下来层层上传综治信息平台,逐步实现了信息收集的全覆盖。 推进综治视联网建设,实现点对点指挥
今年 6月22日,南宁安吉路某小区因小孩入学问题引发纠纷,一些业主甚至采取过激行为,但事态很快得到解决。
“这完全得益于我们在信息化建设中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与良好的预案……”南宁市西乡塘区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事发后,活动在一线的“网格员”第一时间发现问题,随即把信息快速传递至城区综治中心。城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根据传回来的现场情况,通过信息平台,向政法、公安、教育等部门发出指令,相关部门人员快速赶到现场,组织开展调处化解工作,在综治中心的总指挥与现场指挥实时对接,通过视频监控指挥协调处置,事情很快得到解决。在这一事件中,综治视频联网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为使遍布街头巷尾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真正“活”起来,发挥最大效能,南宁市大力推进了综治视联网建设。
——在综治线上,把全市所有县(区)、乡镇(街道)和重点村社的视频联网进综治中心,以实现全市各层级可以随时进行点对点对接、点对点互动,实现视频会议、视频接访、视频调解矛盾纠纷、视频远程指挥控制、视频调研等多种功能。目前,南宁市建设开通综治视联接入点196个,辐射到全市所有县(区)、乡镇(街道)和重点村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实施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大融合,把建设在治安死角的小街小巷、盗抢案件易发的“三无”小区和治安整治重点地区的8000多个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探头接入各级综治中心;整合各部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将各层级的视频端口统一接入各级综治中心,实现互联共享,及时、全面、准确地采集反映社会治理的各类信息,实现科学分类、多元检索和数据分析。目前,接入市级综治中心联网的监控探头达2万多个。
南宁市西乡塘区目前将公安、交警、辖区城中村、各街道、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上的一万多个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接至城区一级的综治中心,使城区一级的综治中心真正成为城区党委、政府的指挥决策中心,城区社会治理逐步实现精细化、信息化、系统化、长效化。通过联网, 2015年以来,南宁西乡塘城区通过三级视频监控平台,及时受理处置各类城市管理案件56000多起,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水平和实战功能。
——将综治视联网、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广西综治信息网与数字化城市管理网的整合应用,既可以实现视频会议,又可以面对面了解现场的状况,还可以通过综治信息网将指令直接传达到最基层的网格员,实现综治工作的可视化、智能化和扁平化。
此外,南宁市还利用手持单兵无人机机动、快捷的功能和特点,与视联网整合起来,发挥其在处置突发事件、排查灾害隐患、治安巡防等人力不可及方面的独特作用,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了视联网的功能应用。 建立“大数据库”,综治工作如虎添翼
在南宁市综治中心,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打开“综治信息系统”,在九个模块上操作,全市的流动人口具体信息、家庭情况,综治工作进展状态等一目了然,这给综治人员开展工作增添了“羽翼”。
近年来,南宁市以综治信息系统为依托,全力推动综治信息系统在基层的深度运用,通过与公安等部门信息互通、网格员信息收集等手段,强力推进人口信息“大数据库”,打造大平安的数据云,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目前,全市所有乡镇、村社、网格已经实现了综治信息系统的全覆盖,录入人口信息730多万条,实有数据录入率达95%以上,其中流动人口81万人、特殊人群1.6万人,重点场所9649个,大中小学1866所。
记者在南宁市综治中心了解到,目前南宁市在完善综治信息系统九大模块的基础上,还拓展了民政事务、城市管理、消防安全等25个模块,实现了治理无缝隙覆盖、全时空衔接、扁平化指挥、一网通运行。
在此基础上,南宁市还开发了平安智慧云眼系统,运用人脸智能识别比对技术,与综治信息网数据关联,自动生成目标人员的活动轨迹,实现对特殊人群智能管控。
善谋者赢。绿城平安建设的决策者们,高瞻远瞩地利用现代高科技,把平安建设触角延伸到城市的各个角落,一张守护着首府百姓平安的巨网正在生成。(曾屹崧 陆宙佳 玉莹 兰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