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社会治安情况较为复杂。今年以来,濮阳市公安局以“全要素覆盖、全时空运行、全方位防控”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情报主导、快速反应、打防互动、实战勤务、区域协作等五大运行机制,构建治安防控六张网,全力打造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濮阳模式”,取得初步成效。今年上半年,濮阳市公众安全感和对公安机关的综合执法满意度均为全省第一。
做好顶层设计明确防控体系思路
全国、全省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会议后,濮阳市公安局迅速成立了由市政府党组成员、市公安局局长李军信任组长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意见提出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提出的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有关要求为指导,牢固树立“零发案”理念,紧密结合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四项建设”,按照“系统化整合、智能化改造、实战化应用、社会化建设”要求,以“全要素覆盖、全时空运行、全方位防控”为目标,不断强化理念、制度、信息三项支撑,构筑“满天星”视频防控网、社会面治安防控网、城乡社区村庄治安防控网、重点领域治安防控网、信息网络防控网、源头安全防控网等六张网,完善情报主导、快速反应、打防互动、实战勤务、区域协作五大运行机制,实现防控领域更加完善、基础建设更加牢固、信息引领更加精准、运行机制更加顺畅,为社会长治久安、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今年4月,濮阳市在全市立体化社会
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印发《全市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重点任务台账》,明确了工作任务、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被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督导项目。
坚持信息主导构建警务运行新机制
濮阳市公安局坚持情报信息主导,通过信息化手段构建情报、指挥、处置、勤务四位一体警务运行新机制,全面提升治安防控能力和水平。
完善信息主导机制。全面整合全市公安内部信息资源,规划建设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共享共用、安全可靠的信息资源服务平台,提供海量信息查询检索、服务对接、比对布控等功能,实现跨层级、跨地区、跨部门的信息共享。进一步加强对公安专业数据、政府各部门管理数据、公共服务业务数据、互联网数据等四大类数据的集成应用,全面提高信息引领和支撑实战水平。目前,已整合各类数据约5亿条,海量的信息数据为防控实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完善快速反应机制。建立了以特警、武警加强型联勤巡逻为穿插,交警、机关民警和青年突击队巡逻为叠加,以路面巡逻警力为主体,以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为平台,多部门、多警种参与,点、线、面相结合,快速联动,全天候、全方位、多层次的动态巡控格局。所有路面警力统一编组,武装戒备,动中备勤,随时听候指挥中心统一调度。完善“三级”联动,按照“1分钟、3分钟、5分钟”的要求,根据管辖范围和职责划分,在城区设置了22个防控区、55个待警点、63个卡点、200个必巡点,实行错峰勤务,无缝对接,建立完善了各分局警力控面、青年突击队等重点部位警力守点,以及特警武警和交警、机关民警巡线“三级”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有警接警,无警巡逻”成为濮阳街头的常态。
完善打防互动机制。坚持严厉打击与严密防范、重点整治相结合,建立落实案情通报、案件会商、警情发布等制度;通过严打发现防范薄弱环节,科学调整警力部署,强化防范措施,提高防范工作的动态化、精确化水平和预测预警预防能力。今年以来,依托“满天星”技防工程,市公安局视频监控中心与110指挥中心加强协作,实时保持联动对接,变路面“一双眼”为空地“多眼”布控,并根据发现的违法线索和可疑情况,实施精
准打防。在这一联动模式下,截至目前所有接报的案件一直保持着100%的抓捕率。
完善实战勤务机制。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对警力、信息、技术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合力,实现倍增效应;深化专业警种系统整合、业务警种之间资源整合、派出所警力优化整合、与地方政府部门警务协作、与企业协调联动五项机制,建立“防、控、治”三位一体的警、企、地共建体系。统筹整合情报、刑侦、网侦、图侦等警种力量、手段、资源,加大经费投入,组建合成侦察作战队,逐步形成了“警务实战为导向,平台应用为支撑,机制建设为保障”的全警合成作战新模式。今年以来,合成作战队先后串并破获各类案件308起。
完善区域协作机制。按照“常态、共享、联动、共赢”的原则,以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围绕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打击跨区域流窜犯罪、整治突出治安问题、管控重点人口、重大活动安全保卫等实战要求,强化与周边地市协作配合,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勤务联动、合成作战,形成维护区域治安稳定的整体合力。今年以来,该局先后组织联合清查行动102次,协助破获刑事案件44起,抓获上网逃犯18名,化解矛盾纠纷322起,边界地区刑事治安案件、矛盾纠纷明显减少。
实现整体联动织就治安防控六张网
濮阳市公安局综合协调防控力量、调节防控手段,织就六大防控网络,增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联动性。
构建“满天星”视频防控网。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该市已累计投入专项经费5.5亿元,共建设视频监控4.7万个,所有行政村高清探头均达到4个以上,实现了“市县乡三级平台、市县乡村四级联网、互联互通、高度共享”。今年以来,依靠视频监控主动打击数已占现行破案总数的80%以上。该市在重大疑难案件侦破中,“满天星”视频监控系统经常能发挥决定性作用。
构建社会面治安防控网。按照“全面覆盖、全域封控、突出重点”的原则,以公安力量为主、以社会力量为辅,优化防控力量布局,该市共组织发动专职巡逻队员988人,兼职巡逻队员1359人,义务巡逻队员3567人,大力推进“环濮阳防控圈、环城区防控圈、环县防控圈”建设,形成全覆盖、全时空的防控格局。今年以来,路面巡逻警力共打击现行违法犯罪行为506起,抓获现行违法
犯罪嫌疑人144名。
构建城乡社区村庄治安防控网。以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为契机,深入推进“一村(格)一警”工作,构建“机制完善、专群结合、基础牢固”的城乡社区村庄治安防控网。濮阳市共建成警务室299个、警务工作站2069个,实现办公用房达标,外观标识统一,内部设施齐备,警务公开上墙,各类台账规范,警力配备到位的目标。同时,配备村治保主任3052名,成立民间调解组织3052个,并通过配备专职辅警、组织动员出租车司机、公交车司机、环卫清洁员和快递员等社会力量开展群治群防,有效缓解了警力不足的矛盾。
构建重点领域治安防控网。狠抓防控主体责任的落实,构建人防、物防、技防、制度防“四位一体”的重点领域治安防控网。加强供水、供电、交通、通信等关系国计民生基础设施的安全防范工作;联合市银监局,在全市ATM机全部加装了防护舱;联合市教育局,在全市所有校园加装了一键式报警装置,并开展了治安、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加强特殊行业管控,坚持明察暗访制度,每月一通报一排名。物流寄递企业全部购置X光机,严格落实“三个100%”制度。加大反暴恐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反恐、防恐意识和水平。
构建信息网络防控网。按照“虚拟经营实体化,实体管控虚拟化”的总体思路,强力推进信息网络防控网建设。组织开展了“净网”专项行动,发现处理涉及淫秽色情有害信息2万余条。打击“黑卡”专项治理中,对发现的违法电话号码依法予以关停。加强信息网络现实化管理,将公共场所无线上网安全管控系统建设作为“平安网络”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全市综治考核。排查全市1000余家无线上网场所和网站运行情况,对11家存在问题的网站进行了整改。
构建源头安全防控网。深入推进户口登记管理清理整顿工作,确保实现户口和公民身份证号码“准确性、唯一性”目标。升级改造流动人口暨居住证管理系统,以派出所为单位,以社区为单元,对流动人口、重点人员等数据进行全面清理,全市共录入流动人口5602人。对城乡接合部、城中村等重点区域出租房屋进行全面清理清查,及时发现违法犯罪线索,严厉打击混迹其中的违法犯罪分子。通过开展打击整治“非法加油站”和“禁放烟花爆竹”等专项行动,管住重点物品,切实排除了大量社会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