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制度建设,织密监督约束权力的“制度笼子”,从顶层进一步强化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保障,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深处、细处。
为扎紧“制度笼子”,早在2015年,贵州就开始尝试依托大数据优势,用“数据”扎“铁笼”,使权力运行全程数据化,切实优化、细化、固化了权力运行流程和办理环节,强化权力监督制约,从而实现权力在阳光下清晰、透明、规范运行。
2015年1月底,数据铁笼项目启动专题新闻发布会举行。“数据铁笼”作为“破解监督制约权力这一重大课题的创新之举”和公众见面。“数据铁笼”第一批试点工作在贵州省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开展。
在“数据铁笼”试点单位贵阳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办理每一项从业资格审查和证件发放,都需要经过“数据铁笼”——大数据融合平台研判。
该平台会对相关数据整合,流程全面监控,一旦出现异常数据及不规范流程操作,平台就会报警。工作人员需在3天内进行自查,若无合理的情况说明,3天后平台就会自动将异常情况推送给上级领导、分管局长,甚至纪检监察室。
该局以权力“痛点”为起点,运管局共梳理12类56项权力清单、46项廉政风险点,构建了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等32个模块,运用大数据力图实现对行政权力运行的实时监控、全程监督。
这只是用“数据铁笼”规范权力运行的一个例子。
2016年3月,包括贵阳市政府办公厅、市教育局等在内的24个政府部门将纳入“数据铁笼”。
如今的贵阳,“扫描二维码,房屋业务办理情况便可实时查询”、“交警执法全程记录,件件有‘对象’、处处留‘痕迹’”……通过运用大数据,实施“数据铁笼”行动计划,规范了权力的使用,提升了政府部门服务市民的效率。
目前,贵阳市“数据铁笼”试点单位已达到40家,这些单位梳理“三清单一流程两点”,即权力、责任、问题“清单”,公共权力运行流程以及权力寻租点、群众关注点;然后,进入信息化平台,让权力“跑起来”;最后,通过分析权力“跑动”数据构建行为模型,实现权力运行流程再造。让权力运行全程电子化、处处留痕迹成为监督行政权力的“第四只眼睛”。(吴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