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人民法院积极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有效整合院内外资源,延伸法律职责,强化诉前诉外调解,实现了收案数、涉诉信访案件数的连年下降。
普法讲师团——减在源头
日前,耶莉亚服装集团的会议室里座无虚席,潍城法院民二庭法官带来的“合同法知识培训”如期举行。法官围绕合同的订立、履行以及风险防范等内容,配以案例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赢得了阵阵热烈的掌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近年来,潍城法院抽调 11 名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知识精通、 审判经验丰富的法官组成讲师团,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开展法律宣讲、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等活动,通过送法进企业、 送法入校、 以案说法等多样化、 专业化的法律服务,宣传法治理念,传播法治知识,增强群众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让老百姓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律思维办事,用法律知识维权,从源头上规避矛盾的产生。
据了解,该院法官讲师团已开展服务活动30 余次。通过法官的普法活动,矛盾纠纷大量减少,该院收案数也实现了逐月下降,从7月、8月的每月 500余件回落到9月的349件。
法官联系点——减在苗头
“你好,我是望留街道二甲王村的张某某。邻居盖房子的时候把我家的树砍了,我有人证,但对方拒不承认,还扬言要把树全部砍光。我该怎么办,请帮帮我。”早上刚一上班,潍城法院望留法庭的法官便接到这样一个电话。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法官没有轻视,当天下午就赶到了张某某家中,向张某某和其邻居详细讲解了相关的法律知识。在法官的主持下,不过一盏茶的工夫,张某某就和邻居达成了和解协议。
以搭建法院、街道、村居上下联动的“三位一体”纠纷化解网络为契机,潍城法院建立了“法官联系点”制度,组织干警主动融入,在重点社区、村落设立“法官联系点”,并公布法官信息和联络方式,方便村民在遇到问题时及时联系法官。 推行定期联系值班制度,要求法官经常下乡入户走访,及时了解情况,主动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切实担负起矛盾排查、诉前化解、调解指导等工作,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苗头。
今年以来,该院已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70余件,化解民间纠纷50余起,密切了干群关系,也避免了大量潜在的隐形纠纷,将矛盾解决在庭审之外。
强化诉外调解——减在前头
姜某和王某结婚十几年,育有一儿一女,生活原本很美满。然而,因几件生活琐事,王某一时冲动之下,就来到法院要求立案起诉离婚。但是,书记员并没有直接带王某到立案窗口,而是引导她来到家事纠纷调解室。
在温馨的家事纠纷调解室里,两名调解员经与王某沟通,发现王某与姜某并非没有感情,只是沟通出现问题。调解中,调解员劝说王某要珍惜现在儿女双全的幸福生活,希望双方加强沟通,遇事协商解决,并主动联系其所在村居妇女主任,协调其上门做姜某的思想工作。最终,王某表示要回去好好过日子,不再起诉离婚。
近年来,潍城法院按照“党委领导、政府支持、社会参与、法院推动”的思路,积极争取外部支持,整合各类要素助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在诉讼服务中心和两处法庭设立人民调解室,聘请人民调解员、退休法官和相关专业人士担任特邀调解员,在立案前对部分纠纷先行调解,减轻收案压力和群众诉累。针对家事裁判刚性过强、柔性不足的情况,今年8月,该院推动成立了家事纠纷调解委员会,与区妇联、民政、教育等部门联动化解家事纠纷。此外,设置了专门的律师调解室,引导律师发挥当事人信任的优势,协助法官做好释法说理、利弊权衡等工作,促成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尽量将纠纷解决在诉前。
据悉,今年以来,该院通过诉外调解方式成功化解纠纷300余件,实现了矛盾纠纷的分层化解分流,有效缓解了审判一线的办案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