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上海法院执行信息化新闻发布会,首次全方位对外亮相全新升级的执行案件大数据管理系统。
据悉,该系统包括执行流程管理、执行查控、执行案款、执行威慑、执行公开、移动执行、执行监督、执行指挥管理八个子系统,具有近100项功能,将执行信息全程公开、全程留痕,通过自动实时预警提醒功能对执行流程进行全程监督,用“看得见的力量”对执行行为有效监督,从而减少失范行为,堵塞廉政漏洞,有助于彻底解决“执行难”。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底,上海法院共收执行案件109189件,同比上升8.87%;结案103930件,同比上升7.75%;实际执行到位582.97亿元;实际执行率62.63%,同比上升8个百分点。
会上,记者注意到,新的执行案件大数据管理系统,使用独特、创新的方式,加强了对执行工作的内外监督。在法院内部,建立了覆盖全市法院的执行案件流程管理系统,将每个案件的执行流程分为37个关键节点,节点信息即时同步纳入系统。这就意味着上海高院对全市法院的执行案件、中级法院对辖区内下级法院的执行案件办到哪一步,哪一步耗时多久,均能看得清清楚楚,法院内部是否存在消极执行、拖延执行、不规范办案等问题也一目了然。
通过现场演示,记者看到,用某个执行法官的账号登录执行流程管理系统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工作任务”、“办理提示”、“办案质效”、“清单列表”四个区域。“工作任务”栏为执行法官自动梳理待办事项;“办理提示”栏对临近15天内到期的任务以闪烁黄灯提醒法官尽快办理。每个案件的每个节点都按照办理期限设置自动预警提醒,一旦超期就会有红灯报警提示。而继续点击某案件进入,则能看到整个案件的办理日志以及移动执行时采集的图片和视频。据了解,案件执行的节点信息均向当事人公开,当事人可以随时查询案件进展,跟踪督促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