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重庆市高院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贯彻落实最高院“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重要部署,全市法院自今年7月至9月开展“集中执行攻坚”专项活动,围绕新收的涉民生、金融债权、重点疑难案件,以及2014年以来以终本方式结案的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通过提高案件办理进度、加快资产变价处置、强化强制措施运用,确保一批执行案件得到集中执行兑现。
开展夜间等执行活动840余次
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高院执行局副局长揭诚渝通报了全市法院7-9月开展“集中执行攻坚”专项活动的情况。
据了解,“集中执行攻坚”专项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级法院集中时间和精力,调动各种资源,严格依法穷尽执行措施,综合运用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境、罚款、拘留、追究刑事责任等手段,打击抗拒、规避、干预执行等行为,在三个多月的集中执行中,全市法院参加执行干警近3000人次,开展午间、夜间、节假日执行840余次,活动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活动中,全市各级法院充分运用最高法院“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及市高法院与市内主要商业银行、市国土房管部门等建立的“点对点”网络查询系统,全面查控被执行人银行账户、房产、车辆等财产。活动中,全市通过最高法院“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查询案件26061件次,通过市高法院“点对点”查询平台查询案件23455件次,查询控制被执行人财产近16亿元。
同时,充分依托市高法院执行指挥中心,与公安、国土、民政等部门建立联动威慑机制,实时查询被执行人相关财产信息,实现了限制被执行人出境,乘坐飞机、豪华客轮、高铁、动车等消费活动,共实行限制出入境2699人。
此外,专项活动期间,全市法院对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充分运用搜查、罚款、拘留等执行措施和手段,促使其自动履行义务,对恶意逃避抗拒执行的失信被执行人、对拒不履行生效裁判、恶意欠薪等违法犯罪行为,主动争取公安、检察机关的支持和配合,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活动中,共采取搜查措施1277人次,拘留1332人,罚款41人94.2万元,移送追究刑事责任68人。
揭诚渝表示,专项活动期间,共将26973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将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导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重庆市企业信用数据库”等,实施联合信用惩戒,已有4480名失信被执行人迫于压力主动履行义务。
执行兑现金额同比大幅上升
据揭诚渝介绍,按照专项活动要求,全市法院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把有限的司法资源首先用在新收的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上,确保这类案件得到及时依法执行。7-9月,全市法院共执结今年以来受理的案件31174件,执行兑现金额55.23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7.3%和112.8%。
在专项活动中,全市法院全面清理一批“旧案”。揭诚渝表示,各级法院对照2014年以来终本结案的案件逐案统计、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并逐一甄别,对发现有可供执行财产的终本案件进行恢复执行。3个月共恢复执行5816件,涉及可供执行的财产价值8.34亿元,经评估拍卖等资产处置,现已执行兑现了7.41亿元。
据了解,专项活动中,全市法院督导处置一批“难案”,共清理重点疑难执行案件1388件(含14宗系列案967件),案件申请执行标的额共65.7亿元,专项活动中共执结兑现金额15.83亿元。
同时,积极化解一批“特案”,主要涉及今年以来受理尚未执结的涉民生、金融债权等特殊主体案件。据悉,7-9月,全市法院共集中执结追索劳动报酬、“三费”纠纷等涉民生案件8676件,执行兑现1.54亿元;共执结涉金融债权执行案件3625件,执行兑现16.5亿元。(朱颂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