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全国首个“司法公信力指数”在沪公布

2016-10-28 19:26  来源:上海法治报  责任编辑:郭美宏
字号  分享至:

 全国首个“司法公信力指数”在沪公布

  61项指标每年给上海三级法院做一次“体检”

  为形成上海全市法院统一的司法公信力指标体系,促进审判质效的提升,进而提升司法公信力,10月27日上午,上海高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指数(试行)》。这是全国首个由法院发布的司法公信力指数。

  为客观公正地反映司法公信力状况,形成科学的司法公信力指数,此次司法公信力指数的制定非常严谨。上海高院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专题调研,先后召开四场调研座谈会,并邀请全市法院各审判条线的干警、对司法公信力研究已进行探索的市一中、二中、知产等司法改革先行试点法院参加,广泛听取意见。此外,上海高院还向全市法院的相关庭室负责人发放征求意见表,征求各部门的意见建议。经过反复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此次发布的司法公信力指数。

  记者了解到,该司法公信力指数包含6项二级指标,即执法办案、人权保障、司法改革、司法公开、司法为民、司法廉洁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又细化成61项三级指标,比如审限内结案率、简易程序适用率、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院庭长人均办案数、法官与辅助人员配比、当庭裁判率、法官直接裁判率、庭审直播数、公开开庭率、12368平台服务总次数、廉政投诉办结率、违法违纪数等,这些指标涵盖了审判执行工作的方方面面,从而使公信力指数呈现出系统性、客观性、科学性和导向性的特征。

  据悉,司法公信力指数的绝大多数指标来源于目前上海法院的质效评估数据和司法公开评估数据,也有部分指标是重新开发设计。司法公信力指数的计算方法,则参照了最高法院评估指数的计算方法,采取多指标综合评价法,通过统计学上的无量纲化的方式,把多个不同统计单位的统计数据,转化成无单位化的评价值。

  上海高院副院长郭伟清表示,司法公信力指数每年发布一次,届时指数报告将对内下发全市法院,引导全市法院将公信力指数中蕴含的公正和效率的理念和价值导向,融入到审判执行工作中,改进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破解制约司法公信力提升的短板问题,充分发挥司法公信力指数对审判执行工作的“体检表”作用。

相关报道

问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

党中央对问责是动真格的,失责必问决不是口号,已经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直播: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发布会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闭幕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召开新闻发布会,有关方面负责人就本次会议表决通过的 ...

银行卡被盗刷用户遭遇索赔难 谁该承担责任?

若客户未能妥善保管卡片造成卡片丢失,或是造成了信息泄露,客户方面实际是存在一定过失责任。

致敬守正义斗腐败的检察人

“查办贪官不是目的,让更多官员保持廉洁性才是根本。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起到了这个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