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上海:信用惩戒显实效 审执分离杜绝 执行“黑洞”

2016-10-27 17:35  来源:上海法治报  责任编辑:王淑静
字号  分享至:

  “执行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法院全力推进解决的难题。上海市法院在破解执行难上又有哪些“新招”?昨天,记者从市人大“破解执行难”专题代表建议督办暨本市法院执行工作监督调研座谈会上获悉,今年1-9月,全市法院受理执行案件98622件,同比增长10.08%; 执结94488件,同比增长8.52%。而这一系列执行成效的背后,是信用惩戒、信息化建设以及审执分离制度完善的结果。

  案例

  6年不懈追回6000余万元执行款

  日前,经过六年的不懈执行,上海一中院就一集资诈骗案追索到6000余万元款项,并向700余名被害人发放,被害人代表向上海一中院致送锦旗表示感谢。

  事情还得从2005年说起,被告人黄某、李某和王某以发起所谓“创投企业”为名吸收公共投资人资金并使用,从中获利。案发后,上海市一中院一审以集资诈骗罪、非法经营罪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分别判处三人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六年不等,违法所得1.77亿余元及利息予以追缴,发还各被害人。

  宣判之后,法院的工作并未就此停歇。如何挽回700多名被害人的损失成为了法院此后工作的重点。案件移送执行后,上海一中院开始了锲而不舍查找财产线索的艰难道路。为查清黄某财产,执行法官跑遍8省40个县市,发现海南五指山一块4000亩林地与黄某有关,遂立即查封该林地,并协同评估单位工作人员,冒着酷暑和蚊虫叮咬,连续一周翻山越岭完成林地评估,评估价值3000万元。黄某在湖南岳阳的一幢商业房评估价6000万元,但多次拍卖不成,如继续拍卖,被害人权益将无法及时兑现并可能造成较大损失。为此,上海一中院提出“以租代售,等待时机再拍”的建议,得到被害人同意,遂将该房产以年租金300万元的价格出租。

  对于黄某持有的某公司限期流通股43万股(时价每股2元左右),执行法官认为该股升值空间大,遂提出暂缓拍卖的建议,得到被害人的同意。该股升到每股20元左右时,果断抛出,为被害人减少了不少的损失。

  据了解,因该案执行时间较长,被害人众多,且有关信息变化较大,给发放执行款带来了难度。上海一中院执行法官连续一个月至信息有疑问的被害人家中、居委会和银行走访并核对信息,制作笔录、裁定书、通知书、审批表等百余份,确保执行款发放无误。

  六年间,被害人从一开始不理解执行工作,到最后向法院送来了感谢的锦旗。

  数据

  今年本市执结案件同比增长8.52%

  执行难一直是困扰法院的一大难题。今年全国两会时,最高院院长周强作出了“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庄严承诺。此后,最高院确定包括上海高院在内的19家高级法院两年内率先解决执行难问题。2016年初,市人大常委会将上海法院执行工作列为2016年对法院工作专项监督。

  为了啃下执行难这块“硬骨头”,市高院将解决执行难确定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研究制定了《上海法院推进执行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开展破解执行难专项治理的方案》,围绕“一年大见成效、两年实现基本解决‘执行难’,努力将上海打造成执行环境最好、执行效率最高的地区之一,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法治的公平正义、权威”的工作目标,一手抓执行体制改革,一手抓专项治理行动。据市高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盛勇强透露,2016年1-9月,全市法院受理执行案件98622件,同比增长10.08%; 执结94488件,同比增长8.52%; 实际执行率62.41%,同比增加9个百分点,实际执行到位标的额518.4亿元,同比增加88.5%。收结案数、实际执行率、实际执行到位标的额等均有较大增长。

  信用惩戒

  3万余名老赖上“黑名单”

  面对“老赖”,本市各级法院重点开展了打击拒执犯罪、打击规避执行等专项行动,进一步提升执行威慑力。据了解,今年1-9月,全市法院宣判拒执罪12例、非法处置查封财产罪2例,另有27例涉嫌拒执犯罪移送公安立案侦查; 全市法院共司法拘留583人,同比上升24.6%。

  对于那些通过虚假诉讼,炮制虚假债务来规避执行的“老赖”来说,聪明往往反被聪明误,今年1-9月,全市法院共打击查处虚假诉讼、虚假租赁等规避执行行为102起。

  目前,本市正在进行信用立法,《上海市社会信用条例(草案)》 已经由预备项目转为正式项目,并将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在司法实践中,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信用惩戒也日益显现其威力。今年1-9月,全市法院共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32542条,同比上升22%; 发布限高令26095人次,同比基本持平; 限制出境1599人次,同比上升9.2%。慑于以上措施的压力,1.31万件案件被执行人主动履行生效裁判确定的义务,同比上升34%,高铁、民航、金融机构等单位部门将对失信名单库内的人员进行失信惩戒。

  据悉,上海法院还将执行案件信息纳入上海社会信用联合征信系统,继续推动本市个人和企业信用联合征集系统的共享和披露使用工作。市高院已经提请市委政法委协调,由市委市府两办下发并落实中央深改组、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 的实施细则,进一步把人民法院发布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嵌入本单位管理、审批工作系统中,实现自动比对、自动监督,并自动采取拦截、限制、禁止、惩戒等措施,让失信被执行人一案失信,处处难行。

  市人大代表钱翊樑认为,对抗拒执行老赖除了目前所使用的措施以外,还有具体的追究,追究的力度下一步还是要加大。“老赖不仅仅局限于民营企业,可能还会涉及个别的国有企业,在国有企业面前我们能不能勇敢的突破。”钱翊樑说。

  让数据“多跑路”助力破解执行难

  在昨天的会议上,一套信息化的“执行案件综合管理系统”让不少代表眼睛一亮。据市高院介绍,本市以信息化为引领,以建设“数据法院”、“智慧法院”为契机,坚持“让数据多跑路、让数据多说话”,将信息化融入执行的各个环节,以提高执行效能。如“执行案件综合管理系统”就是把原分散建立的执行案件管理小系统进行整合,形成了一个执行案件大平台。此平台具备执行数据自动生成、自动公开,执行案件全程网上流转网上审批,重要节点提示、实时预警提示等近100项功能,实现了执行案件管理的流程化、规范化、标准化,保证了执行工作信息的全面、准确、及时,执行办案全程留痕、全程可视、全程可控。

  同时,本市法院已经建立执行大数据分析平台,提高执行决策的科学化和执行办案的精确化。该平台具有全方位掌握被执行人行踪、被执行人财产动态信息,精确评估被执行人履行能力等10余项功能,通过充分运用、深入挖掘执行数据的潜在价值,实现了执行决策的科学化、智能化、精确化,为执行工作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和数据保障。

  对此,市人大代表李向农建议执行案件综合管理系统可以增加与申请执行人的互动。“比如当事人按照这个密码可以登录上来看案件执行的进程,感觉哪里还有问题的可以通过网上反馈。通过信息化建设,当事人能及时了解案情,不用一直盯着执行法官。”令人高兴的是,盛勇强在回应代表建议时透露,下一步本市法院就将把所有的规范纳入到整个管理流程当中,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对执行案件自动反馈跟踪。

  审执分离 制定权利清单

  在制度设计上,本市执行工作正在试水审执分离,强化执行行为的规范化,将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据盛勇强介绍,目前全市三级法院均设立了执行裁判庭,执行裁决权由执行裁判庭统―行使,执行实施权由执行局统―行使,并通过制定权力清单,确定了61项执行实施权和47项执行裁决权,完善了审执相互制约与协调的工作机制。

  实施审执分离以来,全市各法院受理执行异议案件764件; 同比上升22%; 执行复议案件98件,同比上升72%; 执行异议之诉228件,同比上升55%。根据市检察院通报,今年1-8月,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民事执行申请监督案件123件,同比下降17.4%; 受理以执行裁决违法为由申请监督案件仅3件(去年同期为24件),未发现1件违法。

  同时,本市建立执行办案责任制,依照《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制定了《执行办案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建立了执行人员责任清单,明确执行人员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健全执行行为规范化的相关制度规定,制定和修订了《关于金钱债权执行实施案件流程管理的规定》、《关于确认和终结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若干规定》 等10余项制度规定,着力推进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制度体系建设,将执行权纳入规范化轨道。

  市人大代表金永红对于审执分离的做法表示了赞同,但他同时也提出了执行裁判庭人手不足的问题。金永红说:“个别法院执行裁判庭在力量的配备上与后面排队的案件之间显然是不匹配的,第一人员配备不足,第二力量配备不足,这也是司法制度改革中很重要的部分。”

  对此,盛勇强回应道,全市执行裁判庭直到今年9月底才全部设立完成,下一步本市法院就将健全执行裁判庭的组织架构和建设。

相关报道

问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

党中央对问责是动真格的,失责必问决不是口号,已经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直播: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发布会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闭幕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召开新闻发布会,有关方面负责人就本次会议表决通过的 ...

银行卡被盗刷用户遭遇索赔难 谁该承担责任?

若客户未能妥善保管卡片造成卡片丢失,或是造成了信息泄露,客户方面实际是存在一定过失责任。

致敬守正义斗腐败的检察人

“查办贪官不是目的,让更多官员保持廉洁性才是根本。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起到了这个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