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的难点在信息化,优势也在信息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息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依据,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更好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福建勇立时代潮头,把大数据等现代化科技手段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起来,打通数据壁垒,打破信息孤岛,推进“互联网+社会治理”建设,创新推出“e治理”品牌,全省98%的城市社区和76%的农村实现了信息联网、互联共享,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精细化、现代化水平,为社会综合治理创新工作插上腾飞的翅膀。
“互联网+”激发群众参与活力
今年9月,台风“莫兰蒂”袭击厦门,灾后重建的“厦门速度”成为热词。之所以能以奇迹般的“厦门速度”重建家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厦门利用手机app“e治理”已初显成效。
在厦门,市民拥有一款“厦门百姓”app。该平台由厦门市委政法委、市综治办联合厦门市公安局开发,广泛运用于社会面巡防管控、治安要素信息采集、重点行业风险防范、重点人员服务管理等领域,构建起了平安创建人人参与、平安成果人人共享的大数据平台,自正式上线以来,就成为厦门人喜爱的创建平安活动的时尚平台。
“莫兰蒂”过后, “厦门百姓”app发布了大量交通疏导、道路清障和治安巡防任务。市民通过手机领取这些任务后直接参与到社区、街道的各项恢复重建工作中,向全国展现了灾后重建的“厦门速度”。
从厦门的经验看,“互联网+”不是玄乎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有实战化的东西。当前,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区别就在于社会治理强调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与政府部门一道参与管理社会事务,形成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治理的局面。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成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参与管理社会事务的重要渠道,是实现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的重要途径。
“互联网+”强化部门实战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创新社会治理必须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的能力”。这是社会治理理念的重大创新。只有提高预测预警预防能力,才能真正摆脱被动应对的治理状态,从根本上实现由被动治理向主动治理的转变,牢牢把握社会治理的主动权。
在厦门市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平台上,记者看到汇聚的数据种类非常多,有110警情、阳光信访、数字城管等各种基础信息。今年来,厦门市在全国率先建设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平台,结合“三网融合”和智慧城市建设,多渠道收集汇总全市公共安全数据,通过交叉分析、统筹研判、统一调度,建立健全全市统一的动态化安全监管机制、常态化隐患排查机制和全覆盖安全责任体系。构建风险评估、预测预警、应急处置的高效运作体系,实现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警、事前预防、事前化解、事前管控、事中监管转变。
大数据的核心作用在于实战应用。全省不少地方创造性运用大数据,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社会治理效果。
以往,矛盾纠纷发生后,法院、司法行政等相关部门调解员需约双方当事人到场才能进行调解。如今,调解员端坐在桌前,面对电脑屏幕上当事人的视频画面,分别向各方进行了身份确认。紧接着,当事人提出诉求,经过数轮沟通,双方签订网上虚拟协议……这是莆田市城厢区“网上大调解中心”推行“互联网+调解”的基本流程。
网上调解,当事人在电脑前就可以调解纠纷,不仅能免去当事人、调解员以及律师等相关人员的来回奔波,也缓和了当事人直接见面后的情绪波动,还能节约行政资源。
把“互联网+”的思维与调解这样的综治工作传统项目对接起来,找到了“互联网+社会综合治理”的切入点,让综治工作激发新的能量,以一种最佳路径强化了“互联网+”的实战效能。
“互联网+”提升社会服务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军门社区考察时提出,“如何让群众生活和办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让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更畅通一些?如何让群众感觉更平安、更幸福一些?”这“三个如何”也是福建省做好“互联网+综合治理”的关键所在。推行“互联网+”,就是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创新服务方式、手段和技术,推动社会综合治理转型升级,让群众有参与感、幸福感、获得感。
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数、人工智能是“互联网+”的五大技术支撑。福建正在全力推进“省市两级平台架构、省市县乡村五级穿透使用”网格化信息平台建设。省直首批11个部门数据汇聚共享和平潭综合实验区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汇聚以TB计的信息资源,得到中央网信办的充分肯定。
此外,福建还出台了《关于加快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和社区服务窗口整合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全省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技术方案》,从制度上推动社会治理能力快速提升。
在平潭,原先申请低保,群众要跑多个部门开具证明材料,前后历时近2个月;申报上去的材料还需要经历人工层层送审核对,又需要两个月之久,且全省仅有11%的通过率。如此一来,办理低保不但令许多人疲惫不堪,而且浪费了行政资源。
面对群众的实际困难,平潭进行了创新改革。首先,利用省民政厅牵头,汇聚省级15个部门、27组数据项、4700万低保数据的成果下沉平潭;以及平潭打穿了数据壁垒,将民政、卫计、公安等部门的数据,全面纳入网格化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共用。现在,社区即可实现低保的办理,并利用数据成果实现精准筛选,89%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群即被剔除。网格员上门用手机可为村民办理申请预受理,平台将自动评估是否符合办理条件,并且给出提示,实现了“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的精细化、精准化服务。可见,通过数据驱动流程再造,可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整个办理周期由原来的4-5个月,缩短到1个月。除此外还有老年证、受灾救助、困难救助等也都可在村(社区)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
以网格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支撑、以服务群众为中心、以实战化为目的、以社会化为方向的“互联网+”不但在改变着平潭群众的办事模式,也在改变着社会治理的创新模式。最终形成了以党建为领导,以管理服务为核心的架构,将综合治理、政务服务、城市管理、便民服务四大业务体系,汇聚在一个社会综合治理平台上运行,实现政务资源和政务数据的共享,达到群众办事更方便,表达诉求更畅通,感觉更平安、更幸福的目的。(朱硕峰 赵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