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一色,风光旖旎。在辽东半岛最南端,黄、渤海交汇的地方,有一个美丽的海湾——大连湾。
亚洲最大的渔港、东北亚最著名的水产品加工中心、中国北方最大的水产品交易中心和集散地、国家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这些都是外界对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大连湾街道这个沿海重镇冠以的美誉。
在大连湾街道,不仅星罗棋布地密集着大大小小1000多家民营企业,还驻扎着武警大连支队、海警辽宁第一支队、大连湾边防检查站等6家军警单位和中国一重、中远船务、大船重工等5家大型央(国)企。
曾几何时,在大连湾,因地方与部队和企业之间布局交错、利益交织,加之各自的工作出发点不同,矛盾和摩擦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居安思危。2011年开始,一个崭新的服务和谐发展的平台在大连湾油然而生,它的名字就是——“党建联合体”。
科学切入党建构建“三维一体”党建工作体制
据统计,大连湾户籍人口5.2万人,外来人口6万余人,街道所属党支部193个,党员3143名;驻扎军警企所属党支部263个,党员4104名。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大连湾地区社会结构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外来人口数量超过户籍人口、军警企党员数量超过街道管理的党员数量。”大连湾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高阳介绍说,“部队、企业和地方之间,布局交错、利益交织,整体上看大连湾地区发展稳定、环境平稳,但是由于利益关注点不同,有时也会产生一些矛盾。”
如何克服军警地企各方因人事变动等原因出现的联系时断时续、关系时紧时疏?如何将军警地企拧成推动大连湾各项工作快速发展的“一根绳”?这些问题一度成为大连湾辖区内军警地企各家的“心头事”。
终于,2011年,“心头事”出现了转机。
大连湾边防检查站政委张家强告诉记者,2011年,大连湾边防检查站结合公安边防部队在全国部署开展创建模范党组织生活之机,冲破区域党建困境,发出了在大连湾地区探索建立党建联合体的倡议。
2011年11月,大连湾地区军警地企联建联创会议召开,党建联合体建设正式启动。
“在同一面党旗下,让党说话”,这是大连湾辖区内军警地企联建联创的心声。
党建联合体由大连湾街道党工委牵头组织,联合辖区6家军警部队、5家大型央(国)企及大小民企,突破单位制党建禁锢,构建了军警部队、地方、企业互动的“三维一体”“党建联合体”。
“通过建立‘三维一体’的党建体制,辖区内党建工作由原单位内支部、党委——支部等组织整体架构的点、线、面结构,变为立体、网状、层级的动态结构,使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更为科学,组织体系架构更加完善,服务群众、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更加突显。”大连市委党校副教授单伟说。
区域深度联动创新“一体两级”基本构架
党建联合体在成立之初就注重用制度来推动工作,相继建立了联席会议、理论研究、日常协调、考核评议和党建指导员等10项工作机制,使各项工作不流于形式。
在顶层设计上,党建联合体强化区域深度联动,形成了“一体两级”的基本框架。
“一体两级”是指一个联合体、两个层次,即该地区的6家驻街军警单位和5家大型企业及街道党工委所属的党组织组成一级联合体,各成员单位按照就近原则,又搭建起35个紧密的二级联合体。
在实际工作中,党建联合体从“联”入手,从“合”落脚。为使党建联合体推进有抓手,相继开展了三项载体活动:
“三学三比一争创”活动,即学理论、比党性;学作风,比干劲;学典型,比贡献;争创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三联三包”活动,即军警地企党员领导干部联系一至两个村,包扶该村企业发展;联系贫困家庭(困难职工),包助解难脱困;联系一个信访户,包帮息访稳定。
“十个一”活动,即成员单位之间,机制一起建、事情一起议、阵地一起用、党课一起上、调研一起走、材料一起写、载体一起搞、群众一起爱、典型一起树、成果一起享,从而保证联合体各方真联、真帮、真合,实现“无缝对接”。
通过这些活动,党建联合体形成了资源共享、荣誉共沾、难题共解、共驻共建的”的联建联创工作机制。
大连湾村党委副书记侯维春介绍说,大连湾边检站作为工作牵头单位,制定了党建联合体活动章程和全年活动方案,细化工作指标,着力解决实际问题。
2016年,经党建联合体共同协商,由李家村出资2533万元,在驻军某部辖区内建设占地面积4092平方米、建筑面积2149平方米的供热站,既解决了部队官兵冬季取暖难题,又解决了企业职工生活生产配套服务问题。
全面整合资源致力“1+1+1>3”共赢平安和谐
张家强介绍说:“在党建联合体成立之前,该地区各个党组织处于‘单打独斗’状态,而党建联合体将过去碎片化的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有效整合,各单位纷纷拿出优势资源共享互助,补足发展短板。”
党建指导员就是为充分发挥部队党建优势应运而生的。
2015年10月,大连湾党建联合体从辽宁公安边防总队大连边防支队等6家驻军单位聘请了17名部队驻地党建指导员,帮扶辖区14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基层党支部抓党建工作。
党建指导员进驻农村和社区后,以培训党支部成员和工作骨干为重点,采取集中授课、参观学习,手把手地传帮带等方式,不断提高农村(社区)党支部骨干的综合素质,逐步把他们培养成为党务工作“明白人”。
大连湾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高阳兴奋地说:“党建联合体突破了就党建抓党建的圈子,部队、地方和企业各方建策群力解决各种难题,全方位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贡献,共话平安和谐社会,收到了‘1+1+1>3’的效果!”
“党建联合体把过去‘自家事自家办’变为‘一家事大家办’,这是一个化学反应过程。”张家强告诉记者。
据了解,党建联合体建立后,军警地企共享的文化活动阵地已达30多处,为辖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600多件,建设了6.8万平方米的外来务工人员生活服务区,投入2亿元新建、扩建了8所学校,解决了占地区学生总数75%、约6000余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问题……
公安部边防管理局政委李乐民评价说:“辽宁公安边防总队结合大连湾边防部队比较集中的特点,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构建起区域化党建联合体,实现了联创联建与群众路线教育的有机结合,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密切了群众联系,激发了部队活力。”
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唐军说:“大连湾街道建立党建联合体的探索,是大连城市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创新举措,这一开放式的‘大党建’工作模式,使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得到了有效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