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米,是2013年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长江忠县段的水位高度,同时它也是三峡库区的最高水位。在这一标准线以上,依山傍水地伫立着一栋平凡无奇的四层楼房,管辖忠县的9个乡镇(其中6个三峡移民乡镇)、23.1万人口,它就是忠县第四人民法庭(别名女子法庭)。
2008年,为了解决移民矛盾和纠纷,忠县法院“女子法庭”正式成立。这个由平均年龄27岁的7朵“金花”组成的集体,8年来冒着烈日和暴雨,爬坡上坎、上山下乡,足迹遍布辖区的高山、丘陵,场镇、街头、田边、地角,解决了难以计数的移民、土地、房屋及其他各类纠纷,先后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法院先进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等荣誉。
10月17日,浓雾弥漫,天空下着毛毛细雨。忠县法院女子法庭的法官龙琴和昌金艳,带着国徽、巡回审判包、“审判员”“书记员”等标牌,在崎岖的山路中驱车一个多小时,再步行一段泥泞的山路来到磨子乡堰口村,为两位耄耋老人的赡养问题开展巡回审判。
三张桌子,摆好“审判员”“书记员”“原告”“被告”等标牌,挂起国徽和“巡回审判”的横幅,一个“巡回法庭”就形成了。
原告刘某与老伴均已八十多岁,两人生育了四女一子。2013年1月,堰口村修建高速公路,二老的承包土地被征用,相关部门按照政策给他们购买了社会养老保险,可儿子小刘将二老养老金占为己有,却对二老疏于照管,四个女儿又常年在外。无奈,二老将五个子女告上法庭。
庭审中,法官耐心听取了双方陈述,并向双方详细解释了赡养方面的法律规定,经过几个小时的调解,五被告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表示愿意赡养父亲。
像这样进村的巡回审判,“女子法庭”的法官们经常遇到,有时为化解一起普通的纠纷,她们常常要翻山越岭,来回就是大半天。
父亲组建新家庭儿子拒赡养
巡回审判化解矛盾握手言和
说起巡回审判,有一个案件至今让“女子法庭”的龙琴法官记忆犹新。
家住忠县磨子乡石梯村三组余在为、刘长青因常年患病,四个子女都在外地安家置业和外出务工,家里只剩两个老人相依为命。余在为患心脏病后一直卧床不起,刘长青也患有白内障,生活不能自理。无奈之下,老人将四个子女告上法院。
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忠县法院“女子法庭”的龙琴法官决定到磨子乡石梯村三组开展巡回审判。
一路上道路泥泞,坑洼遍布,警车一路颠簸,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爬山涉水终于到达目的地。看到法官的到来,躺在病床上的余在为伸出一双枯瘦如柴的手握住了龙琴的手。老人年逾八十,干瘪枯瘦的身躯藏在脏乱的被单里面。由于大小便失禁,苍蝇在又黑又暗的小屋里“嗡嗡”作响,徘徊不去。
面对老人孱弱的呼吸,看到眼前的一切,龙琴决定立即开庭。在乡间滴雨的屋檐下,双方互诉积怨,说不到两句就争吵起来,甚至差点动手。
老人的大儿子认为自己8岁时,父亲离异,组建了新家庭,此后对自己又打又骂,脏活累活都让自己做,好处都留给了后妈带来的3个子女,自己从20来岁就开始外出独自谋生,没用过父亲一分钱,因此现在自己不应该承担抚养费。
而其他三个子女则认为自已一直在尽赡养义务,而老大十几年不回家看望父亲,父亲病重之后也不管不问,自己已经仁至义尽,要求老大弥补这几年的赡养义务。
审理中,龙琴法官批评老大十几年对父亲的不管不问,接着对他离乡背井、家人失联、独自在外漂泊表示理解和同情,并告知他这次诉讼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其能够再次与自己的父亲、兄弟姐妹建立联系,最后龙琴又从法律规定和社会情理的角度向他阐明赡养父母是每个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一番劝说之后,老大终于解开心结,约定和弟、妹共同赡养父亲。
这时候已快下午2点,淅淅沥沥的小雨也已经停了,龙法官进屋握着老人的手告别。老人眼里蓄满了眼泪,他说:“你们来给我解决问题,比我的儿女对我都好。”
出村的路上,由于连续几天下雨,车子启动时陷入泥坑中。正当龙琴准备下车推车时,周围的村民带着干草、铁锹、绳索自发赶来帮助,齐心协力把车子拉出泥潭。
据了解, “女子法庭”辖区集山区、库区和农村于一体,地形复杂、地质条件差,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当事人尤其是老弱病残,诉讼很不方便。为此,自2008年成立以来,女法官们坚持上山下乡开展巡回审判,截至目前,先后开展巡回审判230次,为农民提供法律咨询3000次,发放法制宣传资料5000份,受益群众3万余人。
送达传票常错过饭点
七名女法官都有胃病
记者了解到,由于辖区面积较大,找不到当事人,或者当事人避而不见的情形时有发生,文书送达中错过饭点是女法官们常遇的事儿。
几年前,刘秋菊法官和法警汪江红驱车前往八斗台的一个煤矿,向一个赡养案件的当事人进行文书送达,当赶到煤矿的时候当事人刚走。无奈她们只能驱车追赶,半个多小时后,将当事人成功拦截,完成了送达手续和相关笔录。
2005年,一原告举家迁至石柱县,走前将家里的房屋变卖,土地未进行耕种,也没有再缴纳相关土地税费。村里多次通知原告缴纳提留款未果,便将土地收回并重新划分。2014年,土地提留款早已取消,农村土地代表的利益大幅度提升,复兴镇要征地修水电站的传闻开始蔓延,故原告诉至法院,要求被告返还其占有的土地。
第一次开庭后,双方对被告是否占有原告的土地展开激烈的辩论,眼看争论没有结果,龙琴决定到实地查看。
原告家的六亩地由几十块零散地块组成,而且经历过数次调换。查看的过程远比法官预想的艰难。穿过杂草丛生的荒地、柴树密布的小林,踩着湿滑泥泞、翻坡跳坎,当几十块地全部清查完时,龙琴法官和书记员都早已全身湿透,满身泥浆。此时已到下午两点,二人只能简单吃点面包充饥。
“由于在送达和现场查看时经常错过饭点,我们法庭的法官都有胃病。”女子法庭负责人汤君丽告诉记者。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仅仅是法官马不停蹄的忙送达,书记员也同样一直踩在“风火轮”上。
郭燕是从村官遴选进入女子法庭的书记员。她告诉记者,赡养案子刚立案,老人就因病去世的情况时有发生,只有和时间赛跑,所有案子都不能懈怠。
法官李娇娇在邮寄法律文书时,会手写一张便条,附在后面。一个远在云南务工的当事人收到判决书和她的“手信”——天寒加衣,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当事人立即打来电话,表示会马上按指导签收好送达证,迅速邮回。他说:“连我家里人都没这么关心过我,太感动了……”
案结情未了
付出有回报
在汤君丽看来,法律是刚性的,但司法可以是柔性的。女子法庭的法官办案中,充分发挥女性耐心细致、善于沟通等特质,个个都成了调解能手。
李某等106户业主于2008、2009年间陆续与被告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约定被告于2010年3月30日前交房,并于交房后60日内申请办理《房地产权证》,同时约定各方违约责任。后被告未能按期交房和办证,但大部分业主因着急用房于 2011年六七月间陆续入住,不久即发现小区时常停电、断水、电梯停运。106户业主于2011年8月起诉至“女子法庭”,请求判令被告支付违约金。
鉴于该案的特殊情况,女子法庭及时冻结了被告账户。汤君丽接案后,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汤君丽的再三努力下,该系列案件陆续得到化解。其中,9户原告陆续撤诉,79户原告与被告签订调解协议,18户也自愿撤回上诉,服判息诉。
一个案子调解、判决了,就算结案,但女法官们付出的远远不止这些。
王啟芳曾处理过一个赡养纠纷案件,原告张善英81岁高龄,体弱多病,几年前丈夫去世后,却被四个子女抛弃。
开庭时,几个子女各有说辞,相互指责,就是没人愿意支付赡养费。
王啟芳费尽口舌,调解从上午10点持续到下午3点,最终达成了赡养方案。
可几个月后,王啟芳又接到当事人的电话。原来调解时家庭困难的大女儿标准要低一些,现在大女儿在街上买了房子,另外三个子女不服,赡养又一次出现问题。
王啟芳了解情况后,一个个挨着给老人子女打电话,这次调解成功后没过几天,赡养再次出了问题。
为彻底解决老人的赡养问题,王啟芳只好驱车前往,一去一来就是一天的功夫。
老人的女儿问王啟芳:“之前案子都处理完了,现在你为什么还要管呢?”
王啟芳回答:“你母亲已经81岁了,她等不起。”
最终他们被王啟芳的诚心和耐心感动,表示以后要好好善待老人。
“微笑,让当事人感受法律的温度;事例,比生硬的法官法语管用;倾听,是彼此信任的基础;上门,真诚所至金石为开。”忠县法院院长李春燕说,这是女子法庭女法官们多年总结的工作经验。
8年来,忠县女子法庭共受理民事案件3450件,审结民事案件3342件,其中调解、撤诉2546件,调撤率达84%,调解案件兑现率达98%,无一上访申诉,无一件信访缠访案件。
(除法官外,当事人均系化名)记者 朱颂扬 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