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监狱局提出“九有工程”建设工作以来,阳泉一监把“九有工程”作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监狱领导深入基层单位广泛征求民警职工对“九有工程”建设的意见建议,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提出了对照标准,寻找差距;理清思路,有序跟进;提出方案,完善内容;提升品质,打造品牌的具体要求,办成了一件件让民警职工满意的实事,实打实的变化,受到民警职工的好评。
做民警职工的“知心人”
走进该监民警职工生活区,双向四车道的裕民路平坦宽阔,路灯、孝文化公园、文化墙、垃圾箱、公共厕所等一应俱全,建狱初期沿线两公里长的旧河道摇身成为靓丽的风景线。多年来,监狱党委始终把群众的事放在心里,办成了许多群众所急、所盼、所想的难事。
“在落实从优待警政策,提高监狱民警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和职业荣誉感这个问题上,怎么重视都不过分,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怎么投入都不过分,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人心,我们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民生工作上,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民生事业中。”监狱长李树民在党委会上动情地说。
该监为最迫切的棚户区二期建设工程列出督办单,设定时间表,明确责任人、强力推进。监狱领导每周带领相关部门到建设工地现场办公,一项一项地检查,一件一件地落实。夜色中的阳泉一监家属区旭日广场,音乐喷泉伴着五彩的灯光,婀娜摇曳,如梦如幻;在广场一隅的塑胶场地上,三十余名跳健身舞的女职工合着动感的音乐,舞姿翩翩,激情四射;几位老人坐在石凳上拉着家常,孩子们跑跳嬉戏,温暖和谐。在推进“九有工程”中,该监件件实事办到了职工的心坎上。
做民警职工的“贴心人”
“党啊!党啊!亲爱的妈妈……”优美的歌声从阳泉一监警体训练中心传出,这是该监庆祝建党95周年合唱比赛的场景。警体训练中心面积约1200多平方米,承担了全监歌咏、健身舞、篮球比赛、应急处突小分队训练等各种活动,坚实的塑胶防滑地板、安全的消防设施、优质的健身器材、规范的管理制度,使得警体训练中心成为该监重要的文体活动中心。同时,该监还有一个训练馆,全天开放,供民警职工开展羽毛球、乒乓球运动。“我们民警职工自发组织的乒乓球、羽毛球协会,每天在这里训练,大家交流技艺,增进友谊,处处洋溢着爱我家园的浓浓氛围。”职工刘某兴奋地说。
该监开展了持续提升基础设施的暖心工程,理发室、澡堂、洗衣房、洗车房等,管理规范,服务周到,设施一流,为民警职工提供了优质服务。在“科学膳食”工程支撑下,该监严格功能分区,定期邀请防疫部门对食堂卫生、食品安全进行检查,提高食堂菜品质量,做到膳食搭配合理,营养均衡,实现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的转变。
该监职工书屋面积120余平方米,藏书6000余册,由2名民警管理。多年来,该监不断完善“职工书屋”硬件设施和服务管理措施,按照精细化管理要求,统一配备了双面陈列书架、阅览桌椅、电脑;在图书管理上,严格按照图书分类法进行分类、编目、排架,设有完备的图书、期刊目录卡片,最大限度地方便职工查找图书;制定了“职工书屋”管理制度、图书阅览室借阅制度,图书管理员行为规范、消防器材配备齐全。
走进该监职工医院,科室齐全,器材一应俱全,这里就是该监打造的“职工健康角”,共为2000余名职工建立了健康档案,每年定期为民警职工进行健康检查,从机制上帮助和引导职工注重健康、关爱自己。此外,监狱成立了医疗小分队,定期上门为老干部体检,开展健康宣传,把温馨服务送到民警职工的心田。
做民警职工的“暖心人”
“谢谢监狱领导。今后我一定努力学习,报效国家。”捧着助学金,职工张某的孩子激动地说。每年高考结束后,监狱工会下发“金秋助学”通知,明确了资助范围、资助对象,严格按照本人申请,分会审查,基层支部研究确定的程序上报,经过对申请助学者的反复核查,严格把关,及时发放。这样的“金秋助学”活动在该监坚持了多年,让监狱的职工子女感受到了监狱党委的关爱与温暖。
2006年“阳泉一监扶贫帮困基金会”成立,帮扶基金会资金很多来自于民警职工个人捐款,援助对象为在生活、就医、子女上学等方面有困难的监狱民警职工及其家属。2013年至今,监狱领导分别与50名特困职工、家属结对子,效果比较明显。在强力推进“九有工程”的同时,该监创新工作思路,扩大民生工程外延,注重结合监狱实际做好“自选动作”,综合收费大厅就是该监逐步将后勤服务的职能分离出去,最终实现“监社分开,分离监狱办社会职能”的举措之一。
“以前交电费要爬陡坡去机电科,太不方便了。现在好了,就在家门口,平平的路,一下子办齐了,心里高兴。”70多岁的老干部笑得合不拢嘴。该监以党员活动阵地为依托,采取“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公”,使民警职工有了家的感觉。“为民警职工办实事关系民生幸福,关系民心所向,来不得半点虚假和作秀,我们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帮民警职工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政委赵俊峰一席话暖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