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山西警方:电信诈骗套路深 8件事你要知道

2016-10-19 22:53  来源:山西长安网  责任编辑:周亚强
字号  分享至:

  随着电信网络的发展,骗子利用新技术“开发”电信诈骗新套路,从“航班延误”“网购赔付”到冒充“公检法”,骗术套路太深,让人防不胜防。10月18日,山西省公安厅梳理众多电信诈骗手法,向社会公布其规律特点。目前,冒充“公检法”实施诈骗的手法更新速度快,“80后”女性是电信诈骗的主要受害群体,遭遇电信诈骗在工作日最多,14时-18时为全天发案最高峰。

  A 民警苦劝近3小时 老人才放弃给骗子打款

  今年9月13日,太原公安万柏林分局民警在巡逻时,接到市民反映,辖区一名八旬老人正被不法分子实施电信诈骗。

  “我们赶到银行时,老人的情绪比较激动,一直嚷嚷自己绝对没有遇到骗子。”民警介绍,由于受到骗子蛊惑,这位八旬老人坚持要往骗子提供的“安全账号”内打入2万元现金。对其劝解无效后,警方只得联系老人的家人,共同进行劝说。最终,在进行了近3个小时的耐心劝解后,老人才不情愿地放弃了向骗子提供的账号汇款。

  9月21日,太原公安万柏林分局民警在工作中发现,有不法分子正在利用虚假“公安部专案通缉令”对辖区居民阎某进行诈骗。当民警向阎某提示注意安全防范时,阎某手机一直处于占线或关机状态。为防止阎某被骗,民警在连续向阎某手机发送内容为“‘公安部专案通缉令’为诈骗分子所为,请勿随意汇款、谨防上当受骗”短信的同时,立即指令杜儿坪派出所民警前往阎某家中和附近银行寻找。最后,阎某在到达银行准备汇款时及时看到了民警的提醒短信,终于放弃了汇款。“电信诈骗案发数量及增长速度,远比我们老百姓们想象的要多、要快。”办案民警介绍,以太原万柏林区为例,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仅通过警方及时劝阻,受害人放弃打款的案例就达16起之多。

  不仅是在太原,我省众多地市,此类案件都屡有发生。其中,打着“公检法”名义实施诈骗的案件,最近明显有上升趋势。10月11日16时左右,刘先生接到自称“公安局”的电话后,在中国银行给对方汇款2.9万元被骗;10月12日10时左右,赵女士接到骗子电话,对方冒充“警方”称赵女士涉嫌洗钱案,最终被对方盗刷银行卡;10月14日11时左右,王女士接到“某公安机关”电话,称其涉案,结果王女士在家中通过网上转账10万元被骗……

  据了解,今年1—9月,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7.7万起,查处违法犯罪人员4.3万名,同比上升2.3倍,打掉各类诈骗犯罪团伙6200余个,捣毁诈骗窝点6900余个,收缴赃款、赃物价值人民币23.4亿元,为群众避免损失47.5亿元。

  B 冒充“公检法”行骗分四步

  “公检法部门在大家的心目中具有权威性,骗子正是利用这一点,冒充‘公检法’行骗。”警方介绍,从诈骗剧本、获取个人真实信息,到钓鱼网站的制作,此类案件通常都“非常缜密”。虽然很多公检法部门发表声明,不存在安全账户、不会让居民转账,但仍然有很多人被骗子的“公检法”外衣蒙蔽,造成财产损失。

  在此,警方详解此类诈骗团伙的行骗步骤,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擦亮双眼,避免上当。

  第一步:犯罪嫌疑人一般利用任意改号显示软件或网络电话业务虚设公检法电话号码,扫荡式拨打电话进行钓鱼(选择目标对象普遍撒网,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第二步:一旦接通电话,通过冒充公检法等政法系统人员,以其涉嫌犯罪,对其名下资金进行冻结、验证、保护为由进行引诱。

  第三步:为增加威慑力,犯罪分子还会将伪造的“某某公安局(或检察院、法院)网站”网址发给事主,在看到自己的名字、身份证号码、照片登上所谓的涉案信息和《通缉令》后,受害人的警惕性会有所降低;以帮助受害人澄清冤屈、保全财产为由,要求将个人家庭情况、亲属联系方式、以及自己的银行账户密码全部告诉犯罪嫌疑人。

  第四步:“警官”“检察官”“法官”轮番上阵,通过诱骗、恐吓、威胁等手段,要求受害人向指定安全账户转账汇款,或要求在银行ATM上英文界面进行操作等方式实施连环诈骗。

  警方介绍,在以上行骗过程中,骗子精心设计的骗局陷阱环环相扣。轮番上阵的“公检法”工作人员,好似连珠炮似的接连出现,在整个通话过程中,受害人电话始终处于通话状态。这使得公安机关即便发现受害人正在上当受骗,也很难给他及时发出相关提醒。

  C 电信诈骗案发规律有8条

  为了更方便大家了解电信诈骗,避免在日常生活中落入此类陷阱,警方根据目前掌握的大量案件数据,为大家总结出8条电信诈骗案发规律。需要重点提醒大家注意的是,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后,一是准确记录骗子的账号、账户姓名;二是尽快拨打110或者到最近的公安机关报案;三是及时准确将骗子的账号和账户姓名提供给民警,由公安机关进行紧急止付。

  关于冒充“公检法”类电信诈骗案件,这8件事你应该知道。

  第一、“80后”女性是电信诈骗的主要受害群体,“70后”紧跟其后,男女平均。

  第二、中低学历、中低收入的人群更容易被骗。

  第三、遭遇电信诈骗在工作日最多,下午14时-18时为全天发案最高峰。

  第四、所有诈骗电话中51.7%的来电人有明显的南方口音,29.3%的来电人普通话不标准。

  第五、在接到“涉嫌洗钱”“被通缉”等诈骗信息后,29%的被害人对自称“公检法”的陌生电话不核实;61%的被害人略有疑问但不做进一步求证查实;91%的被害人对自己的“通缉令”中出现繁体字、错字不疑问。

  第六、凡是接到陌生电话(诈骗电话)第一反应说话比较生硬、疑问的,受骗概率小,第一反应说话礼貌、轻柔的,受骗概率大。

  第七、案件回访发现,大部分被害人均将电信诈骗案件的发生归结为“巧合”,即遭遇的电信诈骗与自己当时的实际情况恰巧吻合,如“订单取消”“航班延期”的来电短信,确实与自己网购商品、机票吻合;“账户发生异常变动”的信息,确实与自己账户有款项到账吻合;“收寄涉毒包裹”的信息,确实与自己曾离开外出吻合;“孩子急病、发生意外”的信息,确实与子女在幼儿园、小学就读吻合等等。其实,此类“巧合”“偶然”是犯罪分子已经预先收集被害人的个人信息,在实施电信诈骗期间精确报出被害人的详细信息打消了被害人顾虑。

  第八、犯罪分子已经形成了购买个人信息、群发诈骗短信、编写诈骗剧本、电话沟通、音效制作及ATM取现等组织健全、步骤明确的专业化犯罪团伙。一个骗局往往有精心设计的“剧本”“演员”以及道具,自称“公检法”人员的电话,有多人分别扮演“公检法”等机关工作人员,并伴有逼真的警车警报、电台等背景音效,营造出环环相扣、“情真意切”的场景,消除被害人的所有疑虑。

相关报道

问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

党中央对问责是动真格的,失责必问决不是口号,已经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直播: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发布会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闭幕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召开新闻发布会,有关方面负责人就本次会议表决通过的 ...

银行卡被盗刷用户遭遇索赔难 谁该承担责任?

若客户未能妥善保管卡片造成卡片丢失,或是造成了信息泄露,客户方面实际是存在一定过失责任。

致敬守正义斗腐败的检察人

“查办贪官不是目的,让更多官员保持廉洁性才是根本。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起到了这个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