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昆明举办的全省第二期县级党委政法委书记培训班上,学员们从司法体制改革、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新时期政法意识形态工作、提升履职能力等方面进行了专题学习。会后,针对选好配强政法机关领导班子,研究解决政法队伍建设重大问题,关心爱护政法干部,建立健全职业保障制度,增强政法队伍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等方面,部分县级党委政法委书记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加强队伍建设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指示要求,以及今年全国政法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全省政法队伍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精神,石林县牢牢把握政法队伍建设“五个过硬”的总体要求,始终将政法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贯彻始终,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该县将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狠抓理想信念教育;将能力素质建设作为核心,狠抓教育培训和岗位大练兵;将纪律作风建设作为保证,狠抓风清气正的氛围营造。“石林县高度重视政法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积极开展建党95周年纪念活动,认真开展思想政治巡查工作。同时狠抓宣传工作,狠抓教育培训,狠抓执法质量建设,纪律作风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常抓不懈,政法系统为民服务、敢于担当。接下来,石林县将一如既往抓好思想政治建设、纪律作风建设、业务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政法队伍的综合素质,助推平安石林、法治石林以及政法各项工作再上新的台阶。”石林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汉云说。
在富宁县,加强队伍建设也是法治富宁、平安富宁创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富宁县委副书记、县委政法委书记邵丽华介绍说,富宁县与越南接壤,是拥有76公里边境线的偏远山区边疆县,地处两国三省十县结合部,面临的社会治安形势复杂。在政法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富宁县牢牢把握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总要求,配齐配强政法领导班子。全县政法干部中,本科学历以上占到56%,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富宁县历来重视抓政法干部的素质培养,各类专业培训和技能竞赛力度不断加大。与此同时,还大胆启用年轻干部,近年来,一大批优秀的政法干部被提拔到乡镇和部门担任主要领导职务。
创新社会治理
元江县综治维稳及平安建设考核连续多年位居玉溪市前列。提到创新社会治理,元江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文康侃侃而谈。元江县政法综治维稳及平安法治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稳定第一责任,以玉溪市争创全国长安杯和平安云南示范区为目标,主动适应元江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在全省排名连续三年高位提升。“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创新社会治理,加大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力度,形成了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警、出城有卡口、点线面互动、巡卡查并举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格局。同时,加强风险防控,对棚户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实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坚持信访维稳与项目推进零距离,做到重点项目推进中无群体性事件,无造成重大影响的案件;强化源头治理,对全县重大矛盾纠纷及信访积案实行书记、县长带头的领导包案化解责任制,做到信访积案‘清仓见底’,重大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和稳控;突出依法治理,着力解决信访问题,实现非正常上方连续三年大幅下降的目标。除此之外,元江县还狠抓系统治理,深入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社会治安环境持续优化,连续三年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在全省排名大幅提升。”黄文康说。
作为“社会治理”一面旗,洱源县社会治理也在不断创新,并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肯定。多年来,洱源县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稳定第一责任这根弦的同时,以老百姓的满意程度为准则,开展社会治理工作。洱源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赵栋葵介绍说,洱源县深入开展“大走访、大下访”活动,要求领导干部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多听听群众的呼声,第一时间在基层发现矛盾、解决问题。同时,在接待群众中做到“五个一”,即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茶暖心、一腔热情接待、一片真诚服务,从工作方式方法上加强对基层部门的要求。另一方面,加大平安、法治创建的力度。“通过网络、手机报等信息渠道,让老百姓了解政法机关做了哪些工作,综治部门是干什么的,提高群众的知晓率,最终让老百姓尊法、学法、知法、用法。”赵栋葵说。
强化纠纷调处
作为社会治理创新的试点地区,近年来楚雄市积极探索高效快捷的矛盾化解新机制,在总结医患由“第三方中立调解”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服务职能,于2011年3月成立了楚雄市人民调解委员会,将原来的医调会改为医患纠纷调解中心,同时增设了交通事故纠纷调解中心、劳资纠纷调解中心、教育教学纠纷调解中心等10个专业性行业纠纷调解服务中心,建成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方力量为一体的“一站式”调解组织,“中立、公正、无成本”调解全市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调委会自成立至今,共受理各类纠纷2263件,调解成功2151件,调解率、调解成功率、履行率分别达100%、95.05%、100%,无一反悔或上访案例,真正做到了“案结事了”,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楚雄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鲁潜介绍说,在医患矛盾调解方面,楚雄市在成立大调解组织的同时,坚持法理教育为先,调解、普法“两不误”。调解中,坚守中立公正原则,确保调解工作“案结事了”。通过不断的探索,楚雄市还深度拓展服务网络,促进调解体系在基层扎根。上述一系列举措,调解高效省时,节减了群众维权成本,得到群众一致好评,群众诉求渠道畅通,安全感满意度随之提高。
“2011年至今,楚雄市人民法院受理的民商事案件下降37%,信访总量下降4%,2012年楚雄市第二次被评为‘全国法治县市创建先进单位’,2008至2011年连续四年荣获‘云南省先进平安县市’称号,2013年楚雄市人民调解委员会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誉称号,2016年,楚雄市人民调解委员会再次申报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大调委’真正成为楚雄市维护社会稳定的‘减压阀’。”鲁潜说。
落实制度保障
2005年以来,蒙自市连续10年荣国全州政法综治维稳目标考核一等奖,3次被命名为“云南省先进平安市”,连续两轮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称号,被评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综治维稳工作成果丰硕。成绩的背后,是蒙自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保障、增强后劲付出的努力。蒙自市将综治维稳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建设等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坚持做到强化组织保障、强化经费保障、强化制度保障。
据蒙自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俊鹏介绍,该市把综治维稳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缓解亲自协调。2014年以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委会先后20余次专题研究综治维稳和平安创建工作,先后出台《关于深化平安蒙自建设的决定》等指导性文件,对新一轮平安创建和社会稳定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同时,将综治维稳重点工作列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层层签订责任状、分解任务、传导压力,确保各项目标责任落到实处。经费保障方面,蒙自市按实有人口每人每年3元的标准足额拨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专项经费、平安创建经费、大案要案经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经费等均按标准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及时拨付,市级政法各部门业务办公经费均按标准足额保障。制度保障方面,则充分发挥市委政法委、市社管综治委和维稳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指导监督作用,不断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突出问题联治、工作实绩联考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形成了“党政推动、部门联动、干群互动、社会齐动”的工作格局。
注重宣传导向
政法队伍作为依法治国和平安建设主力军,肩负着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和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重大使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政法干部既要做出工作成绩,又要搞好宣传引导,积极推进政法意识形态工作。这一点上,宣威市和威信县的经验值得借鉴。
宣威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蒋绍华介绍,长期以来,宣威市各级政法部门注重发挥先进引领作用,铸造忠诚品格,每年多次开展先进事迹报告会,以组织政法干部收看先进事迹专题片等多种方式来激励和教育政法干部。同时,注重挖掘身边典型,让政法干部学有榜样、做有比照。宣威市还创新性的开展文化预警工作,积极在政法机关广泛开展文字、视频图片相结合的文化廉政长廊建设。通过各种文化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培养政法干警的兴趣爱好,激发正能量。
威信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陶勇说:“政法干部要握紧笔杆子,不但要会做,还要会‘讲’。我们的基本做法是把所做的工作反馈给广大群众,让群众知道我们做了什么,加对政法综治工作的了解和监督,把我们知道的东西解释给群众听,把党的政策、法律法规化作我们自己的语言,向老百姓宣传。特别是针对部分上访群众,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很好的解释政策、传播法律,那就没有办法说服人民群众。从这个角度来说,政法干部要能做又能写能说,注重综合素质培养,注重整体水平的提升。” (双凤鹤 姜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