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民警改革创新 推动成果转化运用
东海“微改革微创新”推动工作提质增效
2个“微创新”项目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获颁“实用新型专利证书”;6个“微创新”项目正在申报国家专利;20余个“微创新”项目正在试验培育当中……为深化公安改革,推动警务创新,激发基层公安机关创新活力,今年初,江苏省东海县公安局启动“微创新”大赛,取得了良好成绩。该局还将“微改革微创新”作为推动各项公安工作的抓手,大力开展“四项建设”,提升警务工作水平,有力推动了公安工作提质增效。
搭建“微创新”大赛平台,为警务改革发力
“举办微创新大赛,就是为了激励广大民警立足实战、改革创新,激发民警活力、挖掘队伍潜力、增强发展动力。”东海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孙曙明说。
“微创新”大赛启动以来,东海县公安局有序推进组织实施,先后3次召开推进会,明确参赛项目具体标准;通过组织本单位业务能手骨干、外聘社会专家等方式,对“微创新”项目开展评审,并成立警务创新俱乐部,搭建创意平台,拓展创新渠道,引导广大民警在轻松的环境中萌发创意,试验创新。
为激发广大民警的积极性、创造性,东海县公安局设立“微创新”成果奖,拨出专项经费,对竞赛中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将创新人才纳入人才库,并在提拔晋升、评先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营造了“千警创新、全警创业”的良好氛围。
“微成果”不断涌现,实战能力有效提升
东海县公安局在总体谋篇布局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基层民警广泛参与。“微创新”大赛以来,全局共征集重点项目30个,涵盖了“四项建设”全部内容,覆盖了指挥中心、刑侦、经侦、禁毒、法制、治安、巡防等12个警种(部门)。
在日常执法执勤中,交警经常遇到货车超宽、超高等违法行为,在处罚过程中,会因为主观目测,引起司机的质疑,影响执法公正性。民警爬到车顶,用尺子从地面量起,不仅民警自身不安全,还耽误当事人的时间,影响通行。鉴于此,交警大队桃林交警中队中队长袁堂东经过长期摸索,研制出一种便于携带、测量准确的激光定位测量标尺,不仅方便了交警查处货车超高违法行为,还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目前,激光定位测量标尺已在全市交警队伍中推广使用。
传统的案卷管理通常是人为管理,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且容易造成档案的错位及丢失,对调取及使用造成不便。为解决案卷管理难题,西双湖派出所所长刘海宁设计了案卷管理系统,有效解决了案卷人为管理中存在的费时费力、易错位、易丢失、难监管等实际问题,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
“微改革、微创新项目凝结着广大基层民警的智慧和经验,对解决一线执法难题,提升实战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东海县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说。
创新警务新模式,全力服务“大民生”
警务“微改革微创新”是东海县公安局全面推进公安工作改革创新的一个缩影。此外,他们还以执法服务为突破口,通过把“互联网+”警务新模式与公安工作有机融合,积极探索电子政务,简化公共服务流程,推出了更多接地气、惠民生的改革创新品牌。
4月,“东海公安微警务”平台正式上线,涵盖微户籍、微交管、出入境、微报警、微治安、微监督、微宣传等7大类50余个功能模块。截至目前,“东海公安微警务”平台已发布警方提示等动态信息358条,解答群众在线咨询信息2.7万余次,审核户政业务3500余件,收集群众举报的违法犯罪线索230余条。
“以前,像户籍中心、出入境办证大厅等窗口单位,最常见的景象就是人山人海,拥挤不堪。早上一开门,等候办证的人就已经排起了长龙。现在好了,群众可以在互联网界面自行办理业务,既让群众少跑路,又减少了我们的工作压力。”东海县公安局出入境大队负责人说。
■相关链接
亮点1 狼牙式破胎器
民警在路口盘查酒驾、毒驾,或者抓捕开车的嫌疑人时,经常遇到嫌疑人坐在车内不下车,或者加大油门强行冲撞的情形。狼牙式简易破胎器由两根钢管支架、钢制三角棱刺钉和搭扣构成,具有多次使用、自由展开、重量轻、随身携带、灵活性强、使用方便等优点。民警在流动执勤中发现嫌疑车辆时,可以对不配合检查或者企图驾车逃窜的嫌疑人使用该破胎器。
亮点2 警用闪光枪
民警在日常处置妨碍公务、暴力案件过程中,为有效打击违法犯罪分子,经常会使用辣椒水,但是喷射辣椒水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款便于民警使用的闪光枪由闪光弹、反光罩以及闪光弹激发器3个部分组成。当闪光弹爆炸的时候,能在瞬间发出强光。由于闪光弹爆炸时不会产生攻击性的伤害碎片,因此可以被广泛用于解救人质和抓捕犯罪嫌疑人等行动中。
亮点3 多功能抓捕器
多功能抓捕器属于制伏性和驱逐性警械,可向外喷射防暴催泪剂,广泛用于治安巡逻、防卫等,能瞬间制伏犯罪嫌疑人,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属于非伤害性处置器械,对于抓捕嫌疑人和民警安全防护具有特殊作用。这款抓捕器通过基层实战试用以来,成功处置多起醉酒闹事、“武疯子”和持刀行凶等警情,实战性强,可有效保护执勤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执法安全。(赵家新 段玉鹏 李 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