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度市针对辖区面积大、村庄多、巡防难度大的实际,探索实施“1+X”巡防模式,构建起以公安专业巡防为主体、群防群治力量共同参与的治安防控网络。
突出“1”,建立专业巡防网。平度市以“整体防控、点线结合”为指导,突出公安主力军作用,依托内、中、外三条防控线建设,在全市建立起三层专业巡防网。一是内控线突出“面上控”。根据中心城区人口多、流动性强的特点,组织公安机关和城区派出所警力500余名,在居民小区、交通路口、商场超市、医院、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部位设置200个布警点,逐一定人、定岗、定责,每天分早、中、晚三个时段实施步巡,并成立20个巡防车组在城区主要道路配合开展车巡。整合交警、反恐、特勤队和城区派出所警力,根据治安特点选择盘查点,实施多警种联合集中盘查,先后查获违法犯罪人员71名,破获各类案件130余起。二是中控线突出“片上管”。根据城乡结合部治安实际,研发“社区警务信息管理系统”,由各派出所依托警务区设置,将旅馆、网吧、歌舞娱乐场所、机动车维修、电动车销售和回收、废旧收购、汽车(房屋)租赁、危爆物品等行业场所的基础信息录入系统,实现基础台账电子化和动态化。坚持各警种联动合作,先后出动警力1450人次,清查重点场所、混乱部位620处,查处黄、赌、毒案件365起,打击处理违法犯罪嫌疑人589名,有效净化了社会环境。三是外控线突出“点上巡”。落实农村派出所110出警车及巡逻车的巡防责任,把农村重点部位、重要道路作为重点,实施动态巡防,全面覆盖驻地党政机关、商店、医院、学校幼儿园、金融网点、集贸市场、水电油气热等重要基础设施,以及农村种植、养殖大棚等重点部位。坚持信息引导警务,通过加强信息研判,准确排查案件高发区域、重要时段,适时调整巡防重点和策略,科学布置警力,做到白天见警车、晚上见警灯,提升见警率和管事率。
发展“X”,织密群众联防网。依托治安志愿者协会,编织起动静结合、灵敏高效、覆盖全市的治安防范网络。一是发展农村志愿者。积极推广“环卫+治安”基层治安防范工作模式,将农村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一线的5112名环卫工人纳入社会治安志愿者队伍,每天开展环卫保洁的同时协助公安机关开展治安巡逻活动,及时掌握报告社会治安信息、可疑情况及违法线索。在全市1788个村庄组建了“夕阳红”守望队,每村挑选5-10名责任心强的“五老”人员担任治安志愿者,天天在村庄街头守望,震慑不法分子。在全市210处大棚规模种植区开展了联户联防,组织2230余户大棚种植户轮值巡防,严防损毁大棚案件发生。二是发展社区志愿者。由社区民警与小区物业加强联系沟通,将1592名小区保安、卫生清洁人员、电工、园林养护人员纳入治安志愿者队伍。以社区退休警察、法官、检察官及律师、法律工作者、信访工作者和复退转业军人为骨干,组建警察志愿者队伍,协助民警处理群体性事件、化解疑难民事纠纷、进行治安巡逻。开展物业管理规范提升年活动,制定《平度市住宅物业安全防范工作指南》,明确了居民小区的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标准和物业工作职责,分A、B、C三级管控,社区安防措施得到进一步完善。三是发展商户志愿者。城区各街道以商户比较集中的街巷为重点,先后发展860名热心治安工作、责任心强的商户志愿者。每一名商户志愿者作为小组长,联系周边10户商家,联合防范、联合守望。扩大志愿者范围,将送奶工、送水工、快递投递员、出租车司机、城区巡管队员等3330余人发展成为治安志愿者,在工作中注意搜集违法犯罪线索,先后提供破案信息110条,破获案件63起。
“1+X”巡防模式推动了治安防控工作社会化、规范化,实现了治安防范从“量”到“质”的转变,提高了驾驭社会治安的能力。(于乃江 山东省平度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