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不忘挖井人 永远跟党朝前走
——来自广西百色市一位少数民族干部的心声
2016年9月24~29日,中共广西百色市委组织部在市委党校举办2016年度主体教育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我有幸成为学员之一。
“请同学们扪心自问,是否还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在情景教学课上,老师振聋发聩的发问,一下子抓住了学员的思想灵魂。
“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入党誓词再次重现在我的脑海里,已有18年党龄的我,再次将自己民族、家史和个人成长经历作了一次情景重放,以真诚地回复这个命题。
我出身在田林县八渡瑶族乡那拉村的一个瑶族家庭。我们这支瑶族,在清道光年间,自广东乐昌迁移而来,进入广西、云南等地近200年时间了,其中处于游耕状态近100年,居无定所,逐山而居,1930年左右才陆续定居下来。国民党时期,民族隔阂,少数民族被歧视,冲突不断,治安混乱,匪患严重。1951年,我们全村30多户群众被土匪烧毁了房屋,抢掠了全部财产。在同胞们最绝望,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党和解放军拯救了我们。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某部进驻村里,组织瑶胞建立了田林县第一支剿匪地方武装——田林县剿匪游击队第一营,游击队配合解放军肃清匪患,重建家园。
土匪进村抢劫时,我的父亲邓登进年仅6岁,爷爷奶奶带着他躲在深沟里,因担心父亲哭叫引来土匪,奶奶用头帕紧紧捂着父亲的嘴,父亲受到惊吓,发了高烧……不知度过了多少个担惊受怕、忍饥挨饿的日子,在最无助绝望的时刻,终于迎来了解放军。解放军带着全村的乡亲父老到田林县城生活了1年时间,直至家园重建,期间关爱备至。解放军雷厉风行、一心为民的作风对父亲的影响最深刻,他后来考入师范学校,从事基层教育工作,一生保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培养了一大批学子,其中周良寿等同学考入清华、北大,一大批学子已成长为社会栋梁。
“大军(村民们对解放军的尊称)教我们读书、写字、跳舞、唱歌……”我爷爷奶奶这辈老人基本上都能认得不少字,能算数,会跳“花棍舞”等等,是当年解放军驻村时教的,流传至今。
“看见毛主席骑马而来,全村老少哭成一片,‘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老人们清楚的记得,解放军指战员1952年为村民播放了《南征北战》,是他们人生中看到的第一场电影,至今仍深深怀念。
“看电影的第二天,几个胆大的村民牵着马驮,说要去放电影的山坡草地里捡子弹壳……”足见瑶族同胞当时与世隔绝之深。
是党和政府带领瑶族同胞过上了幸福生活,促进民族团结,当家作主,和睦平等。
党和政府通过兴办教育、将优秀瑶族青年保送到高校等方式,培养出盘福清(曾任百色地区检察院检察长、副厅长级),李进文(曾任田林县政协主席、正处长级),邓登贤(曾任田林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副处长级)等一大批瑶族领导干部,至今没有断层。
1997年小平同志逝世后,中国将何去何从,改革开放政策会改变吗,许多人给中国的未来打了个问号。我没有丝毫犹豫,当年2月底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7月被吸收为积极分子,1998年7月入党。我从未懈怠,兢兢业业,勤奋工作,多次立功,党和政府培养我担任了乡镇和县直部门主要领导,还把我选调到市直部门工作。
……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要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凝心聚力,决战贫困决胜小康……”我的思绪被老师坚定的话语迅速带回到课堂上来。
……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心中已有了坚定的答案: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跟党走;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落实到个人工作岗位上,认真履职、敢于担当、埋头苦干、锐意进取,作出新的贡献。(作者简介:邓云章,瑶族,男,中共广西百色市委政法委政治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