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李清刚平静地躺在病床上,等待着即将进行的造血干细胞采集。血液采集完毕后,这些“生命火种”将给北京一名五岁的白血病小女孩带去“新生”。
李清刚是岳阳中院审监一庭的庭长。2012年,李清刚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今年3月,他得知北京一名身患白血病的五岁小女孩竟与自己初配相合。这种成功几率仅为十万分之一的事情居然真的发生了,李清刚十分欣喜,“这与平时办案完全不同。平时通过审理、调解,定纷止争,是作为法官的成就感。这次我是一名志愿者,这种机会实在太难得、太幸运,没有什么比挽救一个生命更重要。”
所以当李清刚再次接到电话,确认是否要捐献时,他立即同意了,而这一举动也得到了家人、同事的理解和鼓励。5月,高分辨率配型通过。
9月22日下午3时,从李清刚体内采集的150毫升造血干细胞被立刻带到北京。晚上8时许,造血干细胞输入小女孩体内。骨髓移植手术获得成功。
如今,小女孩迎向新生。回到家中的李清刚则表示,将尽快回到工作岗位。(舒丽莉)
相关链接:捐干细胞不影响健康
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正常情况下,人体各种细胞每天都在不断新陈代谢,失血或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到2周内,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恢复到原来水平。成年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量一般为3千克左右,捐献者只需捐献200毫升左右(含造血干细胞约10克)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就可为患者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同时,采集过程安全、可靠,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造血干细胞从捐献者手臂静脉处采集全血,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把造血干细胞分离出来,同时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到捐献者体内,不需要抽取骨髓。由于我国独生子女众多,很难在亲缘关系者中找到合适的配型,而要通过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寻找非血缘关系的志愿捐献者。
目前,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以及治疗造血和免疫系统功能障碍等疾病的有效手段。公开资料显示,截止目前,全国有志愿捐献者入库资料220万人份,5900多位志愿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其中向国(境)外捐献240多例。
如果您年满18-40周岁、身体健康、符合无偿献血条件、有过献血经历、家人支持,并在当地有比较固定的工作或住址,可与当地红十字会进行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