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势头,陕西省汉阴县公安局积极构建社会治安防范新机制,通过借助新兴媒介常态防范、走村入户常态提醒、文化小戏常态宣传、诈骗案例常态发布、警银携手常态拦截“五个常态”,不断提升公众的安全防范意识。截至8月底,汉阴警方成功拦截电信网络诈骗60余次,为群众挽损近200万元。
制作微电影创建微信群常态推送防范诈骗知识
汉阴县公安局借助微信公众号“平安汉阴”等平台向公众推送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知识。民警精心制作长达45分钟的“我们携手同心、阻击电信诈骗”主题“微电影”,在社区、乡村、银行、车站、广场、企业等地滚动播放,有效提升公众安全防范意识。
同时,汉阴警方精心创建“警企同心”“警民一心”等多个微信群,坚持常态化推送防范电信诈骗常识。
走千家访万户送安全常态提醒提升群众防骗能力
今年7月,居住在平梁镇大山深处的陈某的女儿参加完高考,他就接到了“教育局干部”的电话,对方声称可以帮助“上军校”,陈某果断挂断电话。其实,包村民警早已针对此类诈骗开展了温情预警。
今年以来,汉阴县公安局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过程中,倡导全警“走千家、访万户、送安全”。广大民警纷纷来到群众家中、田间地头,及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600余起,设身处地为群众解决现实难题1500余件。同时,民警根据不同家庭状况,有针对性开展防范各类电信网络诈骗知识宣传,为群众发放防范小卡片,着力提升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
精心编排“文化小戏”常态宣传防骗知识
“喂,我是省公安厅民警,你儿子涉嫌参与一起贩毒案件,我们准备马上冻结你的银行账户……”9月8日傍晚,在平梁镇法治文化广场上,辖区民间文化社团精心编排的陕南民间小戏“防不胜防的诈骗”在这里正在表演,吸引不少群众驻足围观。
借助辖区民间文化社团蓬勃发展的优势,汉阴县公安局注重充分发挥民间文艺骨干的力量,精心编排“我不上你当”等20余部引导百姓阻击诈骗的文化小戏,通过经常性展演,有效提升公众的防范意识。
汉阴县公安局局长宁斌说:“通过这种文艺形式,能潜移默化地引导百姓增强防范意识。”
“诈骗案例”常态发布警示公众远离陷阱
近期,汉阴县城关镇的一名男子,看到街头电杆上张贴的“重金求子”小广告,拨打电话后上当受骗,被不法人员骗走8400元。案发后,汉阴警方一边部署警力摸排调查,同时立即将案例通过各种方式向群众发布。
此外,针对“办理大额信用卡”“汽车退税”等形形色色的骗局,当地警方或是将其制作成“微电影”,在公众场合进行循环播放,或是编写成诈骗案例,通过辖区老党员、老干部以及社区热心人士讲给百姓听,从而提醒督促群众时常紧绷安全防范之弦。
警企携手共同整理常态拦截电信诈骗
9月7日中午,在涧池集镇一家银行内,社区民警通过近1个小时的耐心开导,51岁的刘某终于认识到自己陷入了不法人员精心设计的圈套。
刘某的儿子在部队服役。当天一大早,刘某接到一位自称是“部队首长”的电话,声称她儿子参与一起重大贩毒案件。通过一番交流,“部队首长”最终要求刘某把银行卡内资金转入一个“安全账户”……听说儿子参与贩毒,刘某顿时慌了神,匆匆忙忙赶到银行。幸好,银行职员根据刘某焦急的情绪以及慌张的神态,意识到其有可能遭遇电信诈骗。于是,银行职员在故意“拖”住刘某的同时,第一时间与社区民警联系。最终,民警通过耐心细致的劝解,刘某心头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
汉阴县公安局加强与金融企业联手,充分运用警银联动工作机制,强化资金流查控和行业治理,第一时间拦截止付涉案银行卡,最大限度挽回被骗群众损失。金融机构在给客户办理汇款、转账等相关业务前必须进行防诈骗提醒和柜台劝阻,对于汇款人慌张不定、犹豫不决、不清楚收款人情况的汇款业务,在提醒劝阻的同时及时报警,共同打造阻击电信诈骗的最后一道防线。(阮仕喜 李 东 陈星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