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毗邻港澳台,交通便利,因此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往来台湾通行证的办理量非常大。从市民提出办证申请到拿到证件,这一过程究竟是怎样的呢?
今年是广东省公安厅出入境证件控制中心成立5周年。近日,记者走进广东省公安厅出入境证件控制中心,探秘每一张出入境证件的制作过程。
每年办证量位居全国之首
广东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局长李世威介绍,省公安厅出入境证件控制中心成立于2011年8月,5年来全力推进中心证件制作管理规范化、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建设,打造智慧制证中心,在警力零增长、制证业务增长近80%的情况下,证件制作全面提速,让广大群众真正体会到“说走就走”的便利。至今,出入境证件控制中心先后有2个集体被公安部记集体一等功、8名民警受到记功嘉奖共18次。
据了解,广东毗邻港澳台,群众出入境办证连年持续大幅增长,每年办证量位居全国之首,约占全国的30%。据统计,2015年中心制证量(不含签注)约900万本(张),比2011年中心成立时增长了80%。今年1月至8月制证量674万本(张),同比增加7%。
电子化改革提高制证效率
李世威介绍,2000年以前,各地市可自行办理出入境证件,但此后按照公安部规定,制作出入境证件的权力统一由省公安厅掌握,因此省公安厅的办证量突飞猛进。
2012年开始,出入境证件控制中心以出入境证件电子化改革为契机,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提升智能化制证水平,率先启用智能制证一体化设备,分别于2012年、2014年全面推行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五年期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电子化改革,率先上线启用自动化生产设备,以科技设备代替传统的人工制作,实现了从制作、塑封、制签、核验一体化操作。
写入芯片、打印信息、覆膜、打印签注、核验信息再到最后完成,这是卡式往来港澳通行证制作的整个过程。据现场技术人员介绍,一台智能自动制证设备在一个小时内可以将180本卡式往来港澳通行证制作完成。按照这个速度,制作单本证件仅需20秒。
在原有警力的基础上,出入境证件控制中心每日制证量由原来的1.8万本(张)提升至现在的3.5万本(张),群众办证时间由以往15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工作日,大大减少了群众办证等候时间。
优化寄递业务,方便群众领证
5月23日,广东省公安厅出入境证件控制中心联合邮政等部门,成功研发全国首创的出入境证件自动分拣、封装系统,并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集证件分类、封装、打印功能于一体,进一步实现制证、分拣和寄递封装全流程自动一体化工作模式。
出入境证件控制中心证件分发和寄递封装由原来每日2.2万本(张)提升至6.5万本(张),发证点由原来地级市40个受理点拓展至全省市、县两级150个受理点,大大方便群众就近领证。群众如果选择速递证件,当天制作完成当天封装寄出,珠三角地区群众第二天就能收到证件。
对群众一家5人以内办理同类证件,选择速递服务,满足“同一类型证件并且同一签注种类申请、同一时间申请、同一收件人、同一收件地址、同一联系电话”等“五同”条件的证件,系统自动读取信息、自动标识归集打印,准确率高达100%。寄递费也实行“五同”优惠政策,减轻群众负担。
制证合格率达99.85%
李世威介绍,出入境证件控制中心制定证件生产控制标准,始终把证件质量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将操作程序合理化、规范化、标准化。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作人员在进入制证工作室前,都要通过风淋室“洗澡”,以此保障制证过程中的绝对清洁。
出入境证件控制中心不仅把控材料质量安全,更在认真落实设备维护保养制度的基础上,坚持抓好日常巡检工作,夯实设备管理基础工作,做到每台设备、每条管线都责任到人。每天制作完成的证件必须经过设备和人工双检验,不合格证件不出中心,制证合格率达到99.85%。
加班加点,直面办证高峰“大考”
近年来,每年广东省出入境办证量(含签注)接近3600万本(枚、张),出入境证件控制中心承担了新证制作和首次签注办理业务量约占全省53%,每年办理各类新证和首次签注接近1900万本(枚、张),且每年春节前后、暑假期间,全省办证量出现“井喷”式增长,形成一年内出入境办证两大高峰期。
办证高峰期是出入境证件控制中心每年必须直面的“大考”,加班加点已成为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常态。为了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出行办证需求,出入境证件控制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克服自身困难,主动缩减午休时间、放弃休假,延长工作时间,全力以赴应对办证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