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执行案件已经结掉了,是否可以恢复我的信用分?”日前,浙江法院被执行人蔡女士致电芝麻信用,询问信用修复相关问题。这是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与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后常有的通话内容。双方联合对浙江法院所涉全部被执行人进行督促执行和信用惩戒,对整个执行案件从立案到执行完毕进行全流程合作,同时芝麻信用还将在授权后,对浙江法院诉讼当事人进行全面的信用评价。
今年7月,蔡女士发现自己的支付宝APP消息中心出现一条负面信息提醒,同时其芝麻信用纳入征信体系,在借贷、消费、出行、住宿、交友等多个场景下可能受限。意识到执行案件信息记录对自己的不良影响后,蔡女士即致电芝麻信用咨询,并在当天联系执行法院处理。最终这起2014年12月就执行立案的案件在一周内履行完毕。
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形成破解执行难合力,浙江高院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渠道和特点,加强信息公开与共享。考虑到支付宝用户多,芝麻信用合作广泛,该院联手芝麻信用,签署信息共享协议。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该协议,芝麻信用将利用自身的大数据能力为浙江省高院提供诉讼当事人信用画像服务,提升法官对于诉讼当事人的了解及审判效率,并通过支付宝APP对被执行人推送消息,提醒和督促其尽快履行义务,提醒消息触达率超过40%。同时,芝麻信用将把被执行人信息纳入信用评价体系,并同步给与芝麻信用有合作关系的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租赁公司等,在借贷、消费、出行、住宿、交友等多个场景下对被执行人进行限制。
“将经济信用与司法诉讼信用有机结合,极大推动了诉讼当事人的诉讼信用感知和诉讼信用教育。”浙江高院审判管理处处长姚海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