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太湖检察论坛在浙江湖州举行
“绿色司法”成两省五地检察机关共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浙江湖州,检察机关更是把这种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于各项检察工作,着力打造“绿色司法”湖州品牌。9月22日,环太湖检察论坛在全国首个“两山”理论实践示范县——湖州安吉召开,来自浙江湖州、嘉兴两地的检察机关和江苏苏州、无锡、常州的兄弟检察机关一起,以“绿色司法”为主题,相互交流了对“绿色司法”新型司法理念的认识,分享了各自开展“绿色司法”的探索和实践以及特色亮点工作。其间,浙江最早提出的“绿色司法”理念及探索,在两省五地检察机关中形成了“共识”,也引发了与会代表和专家的热烈讨论。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案多人少”再度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重点话题。怎样破除“案多人少”的“司法雾霾”,浙江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汪瀚提出“绿色司法”的司法理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也为全省检察机关提出了全新的工作思路和方向。浙江省第十六次检察工作会议召开后,全省各地检察机关进一步围绕绿色司法理念,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展开了热烈讨论和大胆实践,让更多人了解“绿色司法”,并从中体会到了获得感。
作为“两山”理论的发源地,湖州检察机关努力构建法治生态的“绿水青山”。为了更好地服务保障非公经济健康发展,湖州两级检察机关把服务非公企业作为首要工作重点,制定实施《湖州市检察机关办理涉企案件十条规定》,依法稳妥办理涉企案件,并积极构建“亲”“清”检企关系,为全市非公企业撑起了一把“司法保护伞”。湖州检察机关还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搭建基层联络员工作平台,从各县区检察院选派的92名检察官成了与村、社区结对的联络员,了解社情民意,排查矛盾纠纷。进一步规范司法行为,切实保障律师执业权利,深入推进“阳光检察”,湖州检察机关努力构建健康文明的“绿色司法”生态。在嘉兴,作为全省司法体制改革第一家地级市试点检察院,嘉兴市检察院进一步增强一线办案力量,优化部门职能,强化司法办案责任制,大大提升了司法办案的质效。针对基层院受理的多起涉案人员众多的超大型电信诈骗案件,嘉兴市检察院通过协助办案地检察机关提审、审查犯罪嫌疑人,创新实行“审查逮捕一体化”,走出了一条审查逮捕超大型系列犯罪案件的办案新路……
“案多人少”等司法“老大难”问题,同样困扰着江苏的兄弟检察机关。探索“绿色司法”,苏州市检察院强化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牵头研发“政法信息综合管理平台”,打造政法机关之间的“信息高速路”;常州市检察院构建“企业法治服务保障联动工作模式”,法治护航非公经济;无锡市检察院通过整合司法资源,“简案快办”,提高诉讼效率。
论坛期间,各地代表还围绕“绿色司法”主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交流。
据悉,从2006年发起以来,环太湖检察论坛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一届,成了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和浙江省的嘉兴、湖州检察机关开展工作交流、理论研讨和协作配合的长效平台。